有些車的油門踏板是固定在發動機艙與駕駛艙中間那塊隔板(防火墻)上的,被稱為懸吊式油門踏板。
還有一些車的油門踏板是安裝在駕駛位地板上的,人們稱其為風琴式油門踏板。很多人印象中使用“風琴式”油門踏板的車都比較“高級”,而懸吊式油門踏板一般都是“平價車”的專屬。為什么會有這種觀點呢?事實說出來可能比較扎心。
就踏板本身工作性質而言,風琴式踏板絕對是最佳方案,這可不僅限于油門踏板,還包括離合、剎車踏板在內。
因為使用風琴型踏板時,腳和踏板遵循相同的軌跡,始終貼合。而使用懸吊式踏板時腳和踏板的運動軌跡剛好背離,踩得越深兩者相對位移越大,單從這點來說風琴式踏板就有很大的優勢。
正因為如此,早期的汽車操縱踏板在設計時工程師都很自然地選擇了風琴式的,畢竟這是執行踩踏動作最佳的機械結構。
但是風琴式踏板有一個致命缺陷:太復雜。因為使用這種踏板首先得在地板上打孔,而且大部分機械結構都分布在底盤下面,不僅占用底盤空間,還增加了裝配難度,廠家并不喜歡。
所以后來就出現了懸吊式踏板,這種踏板安裝起來非常簡單,可以大大節約裝配時間,整體成本也更低。于是結構最復雜的離合踏板、剎車踏板就最先換成了懸吊式。而差異則出現在油門踏板上。
因為油門踏板結構相對要簡單得多,設計成風琴式的難度并不大。所以當時有些車離合、剎車用的是懸吊式踏板,而油門踏板則仍然保留了風琴式設計。
有人說這是對駕駛性的不懈追求。但我覺得這種設計形式意義可能大于實用意義。因為我認為最適合設計成風琴式結構的就是離合、剎車這兩個踏板。因為它們在操縱的時候行程都會比較大,踩踏力度也更強,做成風琴式絕對是最完美的。
而油門踏板踩踏力度要小得多,大部分情況下踩踏行程也短,風琴式踏板的優點并不容易體現出來。但是剎車、離合設計成風琴式踏板實現起來難度要大得多,而油門踏板設計成風琴式沒任何壓力,所以才有了離合、剎車用懸吊式,而油門用風琴式的設計。
那些“平價車”消費群體主要是普通百姓,買個車就是遮風擋雨、買菜代步接娃,對車輛沒那么多個性化需求。要的就是物美價廉、經濟實用,所以廠家幾乎不會為了一個油門踏板而去增加成本。
而使用風琴式踏板的車絕大多數都是個性鮮明的,要么主打運動,要么主打豪華,它的消費群體大都不喜歡平庸的東西,那么風琴式踏板就成了硬性指標了。
所以我覺得油門踏板結構的影響其實并沒想象中那么大,風琴式踏板更多時候可能就是車輛的一個個性化標簽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