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馬云頻繁出現在公開場合,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去年年底,馬云現身螞蟻集團 20 周年慶典,發表題為“AI會改變一切”的主題演講,今年2月,馬云又現身最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和阿里園區。
4月9日,馬云又再次刷屏,突然現身日本頂尖學府東京大學,次日又出現在阿里云谷園區。
這一系列的動作背后,似乎都是在為了一件事情,就是要推動阿里巴巴全面投入AI領域。
馬云現身東京大學,或許是為招募AI人才。
4月9日,有網友在日本東京大學校園內偶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相關視頻和照片迅速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
畫面顯示,馬云身穿黑白相間格子襯衫,與幾位看似教授的人士在校園內大步行走,神態輕松自如。
其實這并非馬云首次出現在東京大學,早在2023年5月,東京大學就正式聘請馬云擔任東京大學的客座教授,聘期至當年10月31日。
當時的聘任公告顯示,馬云將在可持續農業、糧食生產以及創新創業等領域與東京大學展開合作,表面上的學術交流背后,但或許有更明確的商業目的。
東京大學作為亞洲頂尖學府,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在全球享有盛譽。
而馬云此次現身,正好是阿里巴巴全面加碼AI戰略的關鍵時期,因此很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劃的人才招募行動。
三年投入3800億,阿里巴巴在AI領域下定了決心。
今年2月,阿里官方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這一數字超過了此前十年的總和,在AI領域的投入堪稱“All in AI”。
在此之前,馬云還曾現身2024年底舉辦的螞蟻集團20周年慶典會上,并發表了名為“AI會改變一切”的主題演講。
前段時間又參加了中國最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與任正非、雷軍等國內頂尖企業家,探討AI方面的話題,等于是贏得了政策上的支持。
再到此次東京大學之行,馬云似乎在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阿里巴巴的AI戰略鋪路搭橋。
現在阿里巴巴在AI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據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2024年的評選,在全球61個重要AI大模型中,阿里巴巴貢獻了6個,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谷歌和OpenAI的7個。
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頂級AI大模型與美國同類產品的性能差距已經從2023年的17.5%縮小到2024年的僅0.3%,幾乎處于同一水平。
這種快速追趕的背后,正是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企業的持續投入和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結果。
馬云也曾在不同場合強調,未來的競爭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的競爭。
這種超越單純技術層面的思考,或許正是阿里巴巴在AI時代尋求差異化優勢的關鍵。
日本成為了中美AI競爭之外的“第三戰場”。
這次馬云現身東京大學,極有可能就是為AI人才而探訪,畢竟在全球61個重要AI大模型中,美國機構貢獻了40個,中國有15個,而日本則徹底出局,連入場資格都沒有獲得。
正是這種失衡的競爭態勢,使得日本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如阿里巴巴眼中極具潛力的人才寶庫。
日本有世界級的教育體系,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卻缺乏足夠強大的本土AI產業來吸納這些人才。
在這種背景下,投入巨大、發展迅速的中國科技企業,就成為了吸引日本AI人才的新力量,或許馬云現身東京大學,正是看準了這一人才流動的新趨勢。
而且日本AI人才的特點與優勢,也契合阿里巴巴的發展需求。
日本在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具有深厚積累,培養的人才往往兼具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嚴謹的工程思維。
與此同時,日本文化中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也能夠豐富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多樣性,這些特質與阿里巴巴注重AI應用落地的戰略方向高度匹配。
綜合來看,從馬云的多次現身到阿里巴巴投入3800億“All in AI”,再到近日出現在東京大學,目的都指向一個,就是要推動阿里巴巴全面投入AI領域。
不過隨著AI技術進入深水區,阿里巴巴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如何整合全球招募的多元化人才團隊,如何在中美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保持技術的開放性與先進性,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