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exels
在日常生活里,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或者你就是對話的某一方:
父母對孩子說:“你可以隨時跟我們談論你的感受。”
孩子:“我今天在學校感覺很糟糕?!?/blockquote>父母:“為什么你總是這么消極?不能想點積極的事情嗎?”媽媽告訴女兒:“你自己挑衣服吧,哪件喜歡挑哪件。”女兒挑了自己喜歡的衣服。媽媽:“怎么挑這個,穿起來不好看,換一件吧。”女友:“你要多交際應酬拓展圈子。”男:“真的嗎?那我今晚就和朋友去吃飯了。”女友:“你怎么總是想著出去?難道不能在家陪我嗎?”老板對員工說:“我希望你能夠自主工作,自己管理你的項目。”員工:“好的,我計劃按照這個新方法來推進?!?/blockquote>老板:“誰讓你這么做的?你為什么不按照我的方法來?”有沒有發現,這些對話中的信息都是矛盾的,讓接收者感到困惑和壓力,因為他們無法同時滿足說話者的所有要求,怎么做都是錯的。
這種交流在系統式家庭咨詢里被稱為“雙重束縛"。它描述了一種溝通模式,其中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同時接收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相互矛盾的信息。
這種模式導致對方無論怎樣回應,都會感到困惑和焦慮,因為他們的任何反應都似乎是錯誤的或會受到懲罰。
雙重束縛理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葛雷格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在1956年提出的。他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在某些家庭,尤其有精神病性癥狀成員的家中,成員之間的交流充滿了矛盾和混亂的信息。
這種溝通模式被認為是導致嚴重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當個體在長期處于這種充滿矛盾的交流環境中,不斷接收到相互矛盾的信息,而且無法逃避這種情境或質疑這些信息時,他們可能會經歷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困惑。
經常在這種交流模式下,會導致個體長期處于無所適從和必然的失敗而帶來的不確定感、混亂、焦慮,甚至嚴重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同一性混亂等,最終可能導致認知和行為紊亂。
要識別是否陷入了雙重束縛的溝通模式,可以關注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這種溝通通常發生在重要的關系中,比如家庭、工作或親密關系,增加了個體的心理負擔。其次這種矛盾的信息傳遞不是偶爾發生的事件,而是一種經常發生的場景。
信息的發出者對于自己傳遞的矛盾信息往往不承認或未察覺,使得接收者難以直接指出問題所在,同時不遵循這些矛盾要求可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負面后果,是關系中的一方給另一方設置的溝通陷阱,讓信息接收者感到怎么做都不行。那么,當意識到被動陷入了雙重束縛的狀態時,可以怎么做來應對和破除呢?
1. 首先在回應時,保持冷靜和尊重的態度,避免情緒化的言辭。(不去話趕話)
2. 要清晰地表達感受,說明這種矛盾的指令讓自己感到困惑。(不被對方帶偏)
3. 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同時考慮對方的需求。(說清楚訴求)
4. 可以溫和但堅定地設立界限,表明自己需要一定的自主權,也可以提出妥協方案,平衡自主選擇和對方的期望。(樹立邊界)
5. 在提出你的觀點后,可以詢問對方的看法和反饋,這樣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和理解。(尊重對方,傳遞善意)
6. 在回應時,確保自己的言行一致,過程里一定要避免情緒化的言辭。(再次覺察不去話趕話)
要在習慣于舊有溝通模式的家庭里,堅持上述6步的溝通模式并不容易,并且很容易被打斷,但就是要堅定地進行復刻和陳述,多次練習后,通過這些步驟,可以在雙重束縛的溝通模式中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界限,保護自己,并可能也會逐漸讓對方改變和你的溝通模式。
如果雙重束縛的情況嚴重且難以解決,并且已經導致了焦慮抑郁等心理后果,可以考慮通過咨詢幫助我們緩解情緒,看看當下的困境和問題,尋找和發展解決的資源和辦法。作者簡介:
海藍納(潘丹燕)
NCDA生涯指導師 / 家庭教育指導師(中級),多年企業市場和管理工作經歷,上海某區學生心理發展輔導中心兼職咨詢師,渡過讀者六群群主
受訓及流派:心理動力學(客體關系)取向 / 系統式家庭流派 / 認知行為流派,實際咨詢小時數:200h+
擅長患友來訪疾病管理時期的支持性咨詢、穩定期的生活以及職場遇到的瓶頸和迷茫時的梳理、個體自我內在人格成長、親密關系議題、親子關系議題等。
喜訊:
渡過上海同城會專業服務近日升級,即日起至5月6日,掃描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獲取優惠卷,優惠體驗上海專業團隊的服務,海藍納老師作為上海同城咨詢師團隊成員,為大家做咨詢服務同時,也將帶領同城會沙龍等活動。
掃碼聯系渡過客服說明來意即可假如渡過上海同城會群。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