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累計高達104%,而中國對美反制關稅提高至84%,iPhone在美國本土的價格面臨前所未有的飆升壓力。
這一局面,將催生了一個看似荒誕卻極具經濟理性的現象,就是美國消費者可以專程來中國購買iPhone手機,不僅能抵消全部旅行成本,甚至還能從中獲利。
因為中美貿易戰的關稅升級,將導致美國電子產品出現前所未有的價格扭曲。
目前,256GB版的iPhone 16 Pro在中國市場售價為8299元,疊加國補后可以做到更便宜。
而同樣機型在美國若計入104%的關稅后,價格將飆升至超過2000美元,中美價差竟然高達6000元左右。
而且國家現在還在推離境退稅政策,境外旅客在中國“即買即退”商店購買商品后可以立即辦理退稅,而且要在全國推廣。
以后,外國人可以拿著免簽落地買iPhone,然后人肉背回去,關鍵都不需要等離境時再申請,將極大地提供消費方便。
擺在美國消費者面前的選擇很現實,如果一位美國消費者來中國購買兩臺iPhone 16 Pro帶回去,僅通過轉售就能獲得2000美元的差價收益。
而獲得的差價收益,足以支付從美國到中國的往返機票,相當于來中國買iPhone,順便免費旅游玩幾天,基本能抵消大部分旅行成本。
如果中美關稅戰一直持續下去,可以肯定很快將出現“反向代購”現象,境外水客會越來越多。
接下來,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或頻繁往返中美的商務人士,將大范圍地為美國親友代購iPhone等電子產品。
其實在中美關稅政策公布后的第一時間,全美蘋果門店就出現了搶購潮,許多消費者希望在新價格生效前鎖定購買,擔心關稅落地后價格大幅上漲。
與此同時,蘋果也緊急采取了應對措施,在關稅政策正式實施前的窗口期,蘋果在三天內運了5架飛機的產品,試圖盡可能多地在關稅提高前將產品運入美國市場。
但這次緊急運往美國的產品,預計過不了多久就會賣完,到那時蘋果仍需要為高額的進口關稅買單,美國市場的iPhone漲價已成必然。
到那時,美國消費者來中國旅游買iPhone的現象有望成真,畢竟中國承擔了美國市場約90%的iPhone產能。
盡管現在蘋果在加速向印度、越南等地轉移生產,但這些地區面臨良品率低、配套不足等問題,實際成本優勢并不樂觀。
從長遠看,如果關稅戰持續打下去,這一現象可能產生幾個深遠影響。
一是改變蘋果的全球定價策略,迫使其重新考慮區域價格差異的管理;
二是刺激中國旅游經濟,特別是海南等免稅區的吸引力將大幅提升;
三是加速供應鏈調整,蘋果可能會加快在其他國家建廠生產組裝,從而降低中國地區運往美國的產量。
很顯然,蘋果已經夾在了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蘋果的供應鏈和定價策略,也將在兩國博弈之中遭受到沖擊,這也是全球化退潮期間跨國企業所面臨的困境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