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座“萬億之城”誕生。2024年,河北唐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3.9億元,至此唐山成為河北首座、全國第27個“萬億之城”。
唐山能夠成為“萬億之城”,第二產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工業城市,鋼鐵產業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
如今,以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在為唐山鋼鐵產業數智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從中國聯通智慧鋼鐵軍團落地河北,到當選河北省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再到發布“智聯鋼鐵云”平臺、打造“AI+轉爐煉鋼大模型”,中國聯通河北省分公司(以下簡稱“河北聯通”)持續以系統化的產品能力和解決方案為鋼鐵行業深度賦能,為鋼鐵脊梁插上“低碳兩翼”,為大國重器注入“智能基因”。
賦能龍頭企業智能轉型
走進全國首個無人天車智能庫區——唐鋼高強汽車板廠區中間庫,幾臺無人天車有條不紊地協同作業,把龐大的鋼卷“毫發無損”地平穩運送到下一個流程,整個過程安全、順暢、高效,而工人們只需坐在操作室里通過遠程操作就可以輕松完成工作。
這一氣呵成的操作背后,正是聯通5G專網在支撐。河北聯通通過把5G專網等技術應用到無人天車操控環節,解決了天車有線布線成本高、工業Wi-Fi抗干擾能力弱且時延高等問題。在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連接的5G網絡環境下,車間內的視頻信號可高效回傳,實現了工作人員對無人天車的遠程實時操控,不僅保障了操作過程中的零事故,還降低了人工成本,生產效率也提升了30%。
在河北津西鋼鐵集團,各廠區水泵的開啟、關閉等日常管理平時都要安排專人值守,占用了大量人力。為幫助鋼廠解決這一痛點,河北聯通提出了對廠區循環水系統進行5G+智能化提升改造、實現泵站集約管控的解決方案。
按照“手動—電動—遠程控制—集中控制”的步驟,河北聯通對水泵閥門作了升級改造,最終將它們統一接入到5G工業循環水系統。如此一來,工作人員在指揮中心就可以遠程操控各水泵的開啟和關閉。不僅如此,河北聯通在廠區建設5G網絡后,使時延控制在了20毫秒以內,可以讓水泵的遠程操作更加及時精準。
據了解,這項5G+智能化提升改造涉及津西鋼鐵鐵前、煉鋼、軋鋼等9個分廠的循環水系統、1105臺泵(塔/過濾機組)、11.4萬個點位。智能化改造完成后,鋼廠取消了分散設置在各泵房的現場監測控制中心,預計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300余萬元。
水泵房實行集中管控后,現場工作人員減少,一個新問題隨之而來——如何保障前端機泵設備的故障被及時發現?為此,河北聯通開發了“設備預測性維護系統”。
此前,為及時發現機泵設備故障,需安排工人每小時巡檢一次。而人工巡檢大多依賴巡檢員的經驗,主要靠摸溫度、聞味道、使用簡單儀器來判斷故障,不僅耗時耗力,還存在安全風險。“設備預測性維護系統”使設備巡檢升級為24小時不間斷自動監測,在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設備監測質量,保障了工廠安全連續平穩生產。
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礎上,聯通公司與河北津西鋼鐵集團于2025年1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此前成立的“智慧鋼鐵聯合實驗室”,繼續深化5G應用、網絡改造、云平臺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
通過集結多項數字技術,河北聯通打出了創新“組合拳”,為鋼鐵這一傳統行業注入了嶄新活力。
打造行業軍團錘煉絕技
“雙碳”目標下,未來鋼企之間的競爭將由成本競爭轉向綜合實力競爭。
鋼鐵結構有待升級,其技術進步也需匹配新增產能。在此背景下,中國聯通把握機遇、趁勢而上,成立了智慧鋼鐵軍團,并將其落地河北,由河北聯通負責組建,全力服務鋼鐵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據悉,中國聯通智慧鋼鐵軍團在河北省內設立了唐山、邯鄲兩大分部,實行派駐支撐,快速響應鋼鐵企業需求,做好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最后一公里”服務。
自組建以來,中國聯通智慧鋼鐵軍團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憑借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與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研發出了“3D機器視覺在線鋼板表面質量檢測系統”、“智聯鋼鐵云”平臺、“AI+轉爐煉鋼大模型”等產品。
以基于“智聯鋼鐵云”平臺的“AI+能源管控大模型”為例,其旨在實現能源生產運行的智能高效、與主工序生產的優化協同,挖掘企業的節能減排潛力。
據中國聯通智慧鋼鐵軍團技術專家趙賢聰博士介紹,“AI+能源管控大模型”一方面滿足了大型鋼鐵企業對碳數據質量、核算完整度和單一工序碳排放狀況精度的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支持“工序級”算法模型的搭建。該模型不僅提升了能源作業的安全與效率,突破了傳統的能源管控邊界和運行操控模式,讓生產人員遠離危險區域,還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其中,基于多能源介質協同優化技術,企業每年的能源外購費用可降低500-1500萬元。
此外,針對傳統轉爐生產高度依賴人工操作的現狀,智慧鋼鐵軍團研發的“AI+轉爐煉鋼大模型”為鋼鐵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長期以來,人工操作不僅限制了技術經濟指標的提升,還增加了工人的勞動量和作業風險,而“AI+轉爐煉鋼大模型”在冶金機理模型的基礎上,融入了大數據和AI大模型能力,通過冶煉中的火焰圖像、煙氣信息、聲音等多維度數據,實現了對煉鋼過程的智能分析。該系統不僅能夠自動識別和預防煉鋼中的異常情況,還顯著提高了煉鋼終點溫度和碳含量的雙命中率,助力鋼鐵企業優化煉鋼流程,降低噸鋼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AI+轉爐煉鋼大模型”適用于各型轉爐,通過監控報警、終點預測、生產指導等功能,實現對煉鋼過程的全把控。目前應用過程中,全自動操作比例超過95%,鋼鐵料消耗降低1-7kg/噸鋼,對磷的控制能力提高0.2,顯著減少了煉鋼過程中的體力勞動量和燙傷等事故風險,冶煉時間也縮短了26秒/爐,噸鋼綜合成本可節省3-5元。
目前,這些創新應用已在河北多個鋼廠落地商用,為唐山、河北乃至全國鋼鐵行業的數智轉型打造了堅實的“智慧底座”。
百煉成鋼,淬火成金。展望未來,中國聯通將堅持網絡向新、技術向新、服務向新,繼續錘煉專精特新能力,為鋼鐵企業提供更多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解決方案,推動數字產業與鋼鐵產業深度融合,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聯通智慧與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