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嘉是一名初一年級的男生,看上去非常瘦小,皮膚淡白透明,衣著非常干凈整潔。他也不像這個年齡的大多數男孩子一樣,喜歡吵吵鬧鬧、蹦蹦跳跳。阿嘉看上去異常安靜乖巧,言談舉止規矩得過分。除了沒有穿裙子,阿嘉的外表更像一個女孩。
阿嘉爸爸是一個瘦高的中年男子,看起來很普通。阿嘉姐姐與阿嘉的氣質截然相反,是一個有點男孩子氣的少女,活潑而有點大大咧咧。一家四口如眾星捧月般地將阿嘉簇擁在中間,阿嘉再次出現了局促不安。
阿嘉在母親的要求下不自然地微笑著,和我打過招呼后,就依偎著媽媽坐下,微微地低著頭掰著自己的手指頭發呆。開始幾乎都是阿嘉媽媽在說。她告訴我,阿嘉近來兩年一直說自己胸悶、喘不過氣來。可是先后在省市數家機構檢查,沒有查出來什么問題。
在談話的時候,她一直保持著得體的微笑,有條有理地向我呈現阿嘉既往的檢查報告,但是手指一直有些微微顫抖,顯示出一種焦慮和冷靜、理智的矛盾狀態。
阿嘉媽媽和我說話的時候,阿嘉就微微低著頭聽著。問他的時候,問一句答一句,臉上仍然帶著不自然的微笑,這時又讓人覺得面前是一個感到有些尷尬,卻又努力壓抑自己的不安維持談話的成年人。
和許多這個年齡的男孩子的粗糙不同的是,阿嘉顯得過于小心謹慎,他告訴我,就像奶奶家的村子一樣,有很多人。白天,大人在田里耕種,小朋友在田邊幫忙。晚上,大家一起吃飯,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大人一起聊天,不像在家里,只有媽媽和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阿嘉漸漸放松下來,慢慢地沒有了那么多顧忌,開始斷斷續續地講家里的一些事情。雖然時不時還尷尬地笑一笑,但是我開始能夠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阿嘉的爸爸和姐姐在老家,媽媽和他在鄭州,一家人分開在兩個地方已經兩年多了。
阿嘉常常感到寂寞和不安,媽媽也不能理解和感受到這些,她總是說:“這是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將來能夠上一個好大學。”媽媽一直要求孩子努力學習。阿嘉一方面感到父母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將來,為他做了這么多,不容易;另一方面又感到家人不能理解自己,自己也一直不能適應現在的學校,而內心充滿了不能言說的不滿和不安。說著說著,阿嘉的眼圈開始發紅,眼眶再也包不住眼淚。邊哭邊說:“我想回奶奶家有很多哥哥姐姐,過年回去特別開心,一大家人一起看電視。我家里只有媽媽,我好難過。”我通過場景重建干預讓阿嘉的情緒穩定下來,他告訴我似乎胸中的憋悶好了一些。
在和阿嘉母親的家庭指導中,阿嘉媽媽坦誠地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原來阿嘉媽媽在大學畢業以后,和自己初戀男友結婚之初也是甜甜蜜蜜,事業蒸蒸日上,本來以為自己愛情事業雙豐收,誰知道生下自己的大女兒之后,婆婆就開始嘀咕讓她生兒子,阿嘉媽媽因此和婆婆發生了兩次沖突,夫妻雙方的感情再也不像原來的樣子。直到后來生了阿嘉,家庭關系才得到緩和。阿嘉出生之后就是全家的寶貝,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都恨不得把他寵上天。雖然對工作有些不舍,阿嘉媽媽為了照顧好阿嘉還是回家做了全職媽媽。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阿嘉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阿嘉和媽媽逐漸在內心深處體驗到這種情感的忽視對阿嘉的影響。媽媽也更加清晰的意識到,對孩子而言,母親的全職陪伴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媽媽、爸爸和孩子心與心的交流,建立穩定的親子關系。
通過對阿嘉父母的家庭指導,他們逐漸意識到全家人這一切行為在阿嘉看來是壓力,不是愛。在阿嘉的內心深處,一方面感受到的是,他是父親心中的寵兒,母親在生活上關心他愛護他,姐姐也照顧他讓著他。另一方面,父親忙于工作,經常一個星期與他也說不上一句話,更談不上父子之間的游戲互動,母親的目光常常飄移到他看不見的地方,姐姐對他是又愛又妒忌,讓阿嘉感到自己被愛淹沒了,卻也在愛的荒漠中孤零零地獨自前行。
尤其是上小學之后,因為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遠離父親,阿嘉常常被不安全感所控制。母親在生活上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卻忽略了孩子心中的不安、焦慮、恐懼。這種父母溺愛和情感忽視的沖突讓阿嘉內心受傷,潛意識中用軀體化表現來表達內心的痛苦,表達尋求幫助的呼喊。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嘉的軀體化表現幾乎完全消失了,他身上那種怯懦的感覺也少了許多。阿嘉告訴我,他的胸口再也不難受了,和朋友一起去跑著玩也不會憋氣。前幾天,一家四口一起去爬山,阿嘉和爸爸一直走在前面,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男子漢,特別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