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婦科腫瘤的診療方案日益精進。作為國家婦產疾病醫學研究中心江蘇省分中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本次專訪中,周金華教授深入解讀了從篩查診斷到綜合治療的全程管理策略,展現了該院在婦科腫瘤診療方面的特色與優勢。
?特邀嘉賓?
周金華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醫學博士,MD.Anderson癌癥中心博士后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婦產科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
婦科腫瘤多學科門診首診聯系人
第十版《婦產科學》(人衛版)教材編委
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學組成員
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婦科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蘇州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蘇州市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蘇州市婦科質控中心副主任
《腫瘤醫學論壇》:婦科腫瘤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是臨床工作的重要環節。您認為目前的篩查手段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周金華教授:
婦科三大惡性腫瘤即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通常被稱為婦科腫瘤的“三巨頭”。雖然它們在一些篩查方法上存在相似之處,但每種癌癥也有其獨特的篩查特點。
首先,以宮頸癌為例,目前常用的篩查方法包括 HPV(人乳頭瘤病毒)和 TCT(液基薄層細胞學)的聯合篩查。這種方法結合了 HPV 的病原學檢測和細胞學檢查,有異常的再轉診陰道鏡,可以顯著提高宮頸早期病變的檢出率。然而,其不足之處在于 HPV 的陽性率較高,這可能引發公眾的恐慌。現在臨床上逐漸采用新的檢測方法,包括HPV甲基化檢測和HPV整合檢測。這些方法可以幫助篩選出單純HPV感染的患者,同時識別出那些存在HPV高危持續感染、未來可能發生高危病變的患者。這不僅提高了篩查的陽性預測率,也能降低民眾對HPV感染的恐慌心理。
對于子宮內膜癌,其主要癥狀是異常出血。在門診中,我們會對出現異常出血的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包括經陰道超聲和經腹部超聲),這是最常用且最簡便的篩查方法,可以觀察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回聲情況,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病變。此外,還有一些新型篩查方法,如子宮內膜甲基化檢測、細胞學檢查和微組織檢查等,這些方法正在通過臨床研究收集更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
卵巢癌的篩查目前仍面臨較大挑戰。英國UKCTOCS的十幾年臨床研究表明,經陰道超聲聯合CA125血清學篩查的模式,并未能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診斷率和患者生存率。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超聲對卵巢腫物進行O-RADS分類(0-5類)。其中4-5類通常被認為是惡性或高度疑似惡性,需要進一步手術處理;0-3類一般為良性或生理性囊腫,可以隨訪觀察。目前也在探索一些新的篩查方法,包括外泌體血清學檢測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超聲診斷等。這些方法正在逐步積累證據,未來有望提高卵巢腫瘤的早期篩查率。但目前仍缺乏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和大樣本的臨床隨訪數據來證實其有效性。我們相信,基于外泌體檢測和人工智能的篩查方法終將用于卵巢腫瘤早期篩查。
《腫瘤醫學論壇》:您和您的團隊在婦科腫瘤治療上有哪些特色和優勢?
周金華教授:
近年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在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作為國家婦產疾病醫學研究中心的江蘇省分中心,我們尤其重視婦科腫瘤的治療和研究。在宮頸癌早期篩查方面,我們開展了精準分流篩查,包括HPV整合檢測技術和甲基化檢測技術。對于早期癌癥患者,我們積極開展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特別是在腹腔鏡下完成保留宮體的廣泛性切除術和子宮峽部的環扎手術。這些患者術后可以通過輔助生殖技術獲得健康嬰兒。
對于病灶較大且有保育要求的早期癌癥患者,在充分評估病灶累及范圍的情況下,如果病灶未累及子宮峽部,且為常見的病理類型(如鱗癌或腺癌),我們仍可通過開腹手術進行保育性手術。對于晚期或無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患者,我們會進行根治性治療,包括手術和輔助放化療。
盡管治療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復發。這些復發病例既包括我們中心的患者,也包括其他中心轉診的患者。我們會評估是否可以采用盆腔廓清手術進行干預。考慮到手術創傷較大,我們也提供包括免疫治療、免疫聯合靶向治療、化療和ADC藥物臨床研究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案。
關于子宮內膜癌,由于大多數患者在早期即被發現,治療效果相對較好。針對年輕患者群體,我們采用保育性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并已有成功保育并實現自然妊娠的案例。對于有異常出血或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我們提供門診無痛陰道鏡檢查、宮腔鏡檢查和子宮內膜微量組織病理檢查等篩查方式來進行診斷,以提高患者的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效果。
在手術方面,我們廣泛應用腔鏡手術,包括前哨淋巴結切除、免舉宮的子宮廣泛切除以及子宮的次廣泛切除等,這顯著提高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對于晚期高危患者或有巨大融合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考慮到腹腔鏡手術的局限性,我們會選擇傳統開腹手術。
卵巢癌是三大婦科惡性腫瘤中治療最具挑戰性的。我們采用多學科診療方法,形成了常規的診療制度。與影像科、病理科、外科、腫瘤內科等多個科室密切合作,必要時還會邀請放療科、肝膽外科和營養科參與討論,確保了術前評估的充分性。我們的手術范圍已從傳統的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闌尾切除擴展到上腹部和胸腔,包括多臟器聯合切除、膈肌切除、淋巴結清掃等,目標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腫瘤負荷,實現R0切除。
我們科室的特色是對卵巢癌患者進行全程管理,從手術到化療全程把控,根據患者的化療敏感性調整藥物方案,包括劑量的精準計算,靶向藥物和抗血管藥物的及時使用,以及后續的維持治療。近年來統計顯示,我們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超過50%,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成果。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們相信未來的治療效果會更加理想。
《腫瘤醫學論壇》:婦科腫瘤治療目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復發和耐藥問題。您對未來婦科腫瘤治療的研究方向有何看法?有哪些新技術或新療法值得期待?
周金華教授:
在婦科腫瘤的綜合治療和藥物治療方面,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藥物、新型靶向治療和新型靶免聯合治療策略的應用。這些新方法為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即使我們在治療上付出再多努力,治療效果再好,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會面臨復發的挑戰。
對于復發和耐藥的患者,我們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治療方案。其中,新型ADC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婦科三大腫瘤中,宮頸癌的免疫治療效果最為理想。雖然免疫治療也可能出現耐藥性,但ADC藥物靶向HER2以及其他組織因子的治療方案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選擇。
對于轉移性和復發性子宮內膜癌,當患者經過多輪化療后對傳統治療產生耐藥性時,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往往能夠取得比傳統化療更顯著的療效。
卵巢癌一直是靶向治療的難題,免疫治療效果有限,但PARP抑制劑的出現為HRD陽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維持治療手段,提高了患者的長期生存率。然而,PARP抑制劑也有耐藥性和毒副作用。二代PARP抑制劑的研發,能夠更精準地靶向PARP-1,減少對其它PARP家族的脫靶效應,從而降低毒副作用,未來有望實現更高效、低毒的治療。
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應用或雙靶治療,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卵巢癌被認為是“冷腫瘤”,單用免疫治療效果不佳,但結合靶向藥物對腫瘤微環境進行免疫重塑后,免疫治療的療效顯著提升。這一策略正在通過臨床研究驗證,并已展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中心正在積極推進復發和耐藥卵巢癌的臨床研究,包括雙抗、ADC藥物的臨床試驗。同時,我們也在進行基礎和轉化研究,探索小分子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PARP抑制劑聯合使用的協同效應。未來,我們計劃優化這些小分子的結構,并進行臨床前驗證,以期將這些創新療法應用于臨床實踐,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指導專家:周金華教授 編輯:momo
素材來源:江蘇先聲醫學診斷有限公司
聲明: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為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該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信息被用于了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