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臺灣省屏東的排灣族部落里,一個名叫尤秋興的5歲小男孩山間奔跑時,不小心撞倒了另一個名叫顏志琳的6歲小男孩,兩個人一起掉進了湖里。
渾身濕透的兩個小男孩非但沒有爭執(zhí),反而結下了一生的友情。從此,兩人形影不離——一起上學、當兵,甚至在退伍后共同面對生活的艱辛。顏志琳在臺南做搬運工,尤秋興則在臺北工地打工,盡管分隔兩地,他們仍堅持用微薄的收入購買樂器,在工棚里練習唱歌。
對于音樂的熱愛,成為了他們堅持做音樂最大的動力,于是他們給兩個人的組合起了一個日后紅遍大江南北的名字——動力火車。
后來尤秋興回憶這段草根經歷時,他說最窮的時候,我們倆分過一個包子吃,就連硬幣都要湊著用。然而生活的困頓并沒有磨滅他們的夢想,反而讓動力火車更加堅定地走向音樂。
1997年,動力火車憑借首張專輯《無情的情書》嶄露頭角,銷量達到了70萬張,但是影響力局限于臺灣省。
真正將他們推向巔峰的,是1998年為《還珠格格》演唱的主題曲《當》,隨著《還珠格格》的熱播,這首《當》也迅速席卷兩岸三地,其高亢激昂的搖滾旋律與瓊瑤筆下“紅塵作伴”的灑脫意境完美契合,讓動力火車從“工地歌手”躍升為華語樂壇頂流組合。
尤秋興曾坦言——這首歌是“買了好幾棟房子”的經濟支柱,更幽默稱其為“人生的入場券”。
這首歌之所以這么火,除了電視劇熱播外,更重要的原因還在其自身,一方面將古典詩詞和現(xiàn)代搖滾相結合,既保留文化底蘊又傳遞青春熱血,吸引了更廣泛的年齡層觀眾;另一方面,歌詞中“瀟瀟灑灑”“轟轟烈烈”的宣言,精準擊中年輕人對自由與愛情的美好向往,成為KTV必點曲目。
其實,尤秋興和顏志琳一開始對“古裝劇歌曲”并沒有什么興趣,在他們看來,這和他們搖滾風格相差甚遠。不過當得知作詞人是瓊瑤后,他們連夜趕工錄音?;蛟S那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一首充滿力量與情感的搖滾情歌就此誕生,“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的旋律早已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即便過去了20多年,這首歌并沒有隨著時間而消退,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瓊瑤創(chuàng)作60周年演唱會上,動力火車與瓊瑤首次同臺,引發(fā)集體淚目。
2000年代初,動力火車進入全盛期,《背叛情歌》《那就這樣吧》等歌曲橫掃KTV榜單,金曲獎“最佳組合”的殊榮更讓他們風光無限。
但是在成名的背后也有遺憾,尤秋興說過,他們更想唱自己的原創(chuàng),但是市場需要這樣的歌,這種矛盾似乎也預示了他們后來轉型的困境。
華語樂壇迅速迭代,新人輩出,很快讓這對搖滾老男孩”陷入危機。新生代偶像崛起,顏值成為了年輕觀眾更加追捧的元素,加之唱片市場萎縮,而動力火車的音樂風格始終停留在硬核搖滾,難以吸引年輕聽眾。
2005年前后,動力火車嘗試轉型——尤秋興出演電視劇,顏志琳參與電影拍攝,甚至推出說唱風格的專輯《繼續(xù)轉動》,但這些努力反響都很一般,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2014年,兩人登上《我是歌手》舞臺,盡管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與回憶,但是依然因票數墊底早早就被淘汰,離場時,尤秋興有些遺憾地感慨——觀眾可能已經忘記我們了。
最近這幾年,動力火車的名字更鮮有提及,其實兩個人依然堅持在發(fā)專輯,2021年《都是因為愛》發(fā)布后銷售慘淡,幾乎無人問津。尤秋興自曝最窘迫時月收入僅2700元,扣除房租后只剩300元生活費。更令人唏噓的是,他因輕信朋友導致百萬債務難以追回,甚至因誤點詐騙鏈接被封號七天。
但低谷中仍有微光。2019年,尤秋興與圈外女友結婚,顏志琳則早已成家生子。兩人偶爾出現(xiàn)在臺灣本土綜藝或商演中,雖不復當年風光,卻始終未放棄音樂。2023年,他們在《聲生不息》中重唱《娜魯灣情歌》,彈幕刷滿“淚目”,證明著歲月沉淀后的情緒價值。
20多年后,我們回看《當》這首歌,對于動力火車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它用最為熾烈的方式將兩位草根歌手的夢想照進現(xiàn)實,卻也成為難以逾越的高峰。
他們從工地走向舞臺,經歷過一夜爆紅,也嘗盡人生冷暖。盡管不再占據熱搜,但《當》的旋律響起時,無數人仍會跟著哼唱。
或許,屬于他們的時代早已落幕,但那份“當山峰沒有棱角”的熾熱,永遠留在了一代人的青春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