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資源稟賦各異,區域發展差距長期存在,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命題。因此近年來,高層提出要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將目光放到陜西,自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等區域融合規劃戰略獲批公布后,可以清晰感知西安與陜西省內各城市的合作發展之路明顯提速。
近日,西安與榆林兩地主要領導通過一場重要會議,表達了兩地進一步協同發展的合作愿景,而作為陜西省內實打實的經濟“雙雄”,相隔幾百公里的距離,又如何實現“1+1>2”的希望呢?
XI'AN
首提“西榆協同發展”
據西安日報,4月9日,西安市·榆林市區域合作工作交流會暨產業協同發展對接會在榆林召開。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西安、榆林兩市所出席的領導層級很高,西安方面有: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西安市委常委馬鮮萍、和文全、孟浩,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楊仁華;榆林方面有:榆林市委書記、市長張勝利,榆林市委副書記李雄斌,榆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向喜。
可以說,此次會議兩市都極為重視,且規格很高,這也意味著此次會議所定下的初步意向,接下來將會加速雙方政企金的交流,并促進更多合作的誕生。
而報道中表述到:會議介紹了兩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西榆協同發展合作愿景,舉行了合作事項簽約儀式,兩市科研機構、投資機構和企業代表圍繞深化合作交流發言。
“西榆協同發展”的表述可能是首次出現在官方語境之中。
畢竟一個作為關中核心,省會城市,近年來除大力發展自身經濟實力外,多發揮核心功能,主力帶動周邊城市發展;另一個則坐鎮陜北,近年來能源經濟的助推下,GDP一路水漲船高,力爭陜西第二個萬億城市的目標已然提出,但區域合作方面更多朝向呼包鄂榆城市群。
如今,兩座城市在官方層面建立起了初步合作意向,并對接下來的合作,給予了很高期望。
西安方面表示,希望能以此次交流為契機,深化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務實合作,共同構建緊密協作的完整產業鏈、共享共融的創新聯合體、優質高效的金融生態圈,共同依托中歐班列(西安)拓展對外開放通道,努力實現關中、陜北協同高質量發展,攜手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貢獻。
榆林方面表示,希望兩市加強創新協同、產業協同、開放協同、生態協同,讓西榆協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如此表態之下,兩市合作后將帶來哪些變化,確實令人期待。
XI'
AN
合作之基正在打造
兩地交流日益緊密
雖然目前官方并未透露此次會議合作了哪些方面,目前網絡公開信息顯示,在項目合作以及國企合作方面已有苗頭。
4月9日,西榆兩地國資委主要領導在榆林就西榆兩地國企產業合作開展座談交流,并表示下一步西榆國資國企將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項目合作上,榮民集團發文表示,此次會議上,300萬噸級煤炭智能采選一體化、氫能智鏈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無人機低空經濟商業化綜合項目等12個項目成功簽約。
據了解,300萬噸級煤炭智能采選一體化項目是由榮民集團和陜西順垣置業有限公司聯合投資,落戶榆林市橫山區。項目規劃總投資30億元,致力打造年產量300萬噸的大型智能化礦井。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的采煤裝備與工藝,構建安全、高效、綠色的煤炭開發體系,同步配套建設年處理能力240萬噸的洗選煤項目,延伸布局化工產品生產與銷售,形成“采-洗-選-銷”完整產業鏈。
項目積極踐行綠色礦山理念,建設100萬立方米/年煤矸石填埋場,配套防滲系統及淋濾液回收裝置,實現煤矸石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同步推進礦區生態復墾工程,打造“零排放”示范項目,助力區域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
此次合作,標志著榮民集團正式進軍能源開發領域,而西安企業進入榆林核心產業,無疑也是雙方坦誠表現的一個信號。
而氫能智鏈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的合作雙方之一質子汽車,早在今年2月榆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丁曉明,榆林財投黨委書記、董事長兼榆煤基金董事長張宏智赴西安座談交流時,就實地走訪了質子汽車等儲備項目。
追溯更早時期,西安與榆林官媒則釋放過兩市合作的媒體消息。
2024年4月,榆林傳媒中心和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在西安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表示,“西榆建設,媒體先行。”“以西榆共建‘生產圈’‘生活圈’‘生態圈’為目標。”“兩地協同發展大有可為。”
提前一年在媒體層面展開合作,可見,西安與榆林早已開始打造合作的基礎。
而細細翻閱公開信息,其實兩地之間基于產業、科技、民生等方面的交流早已開始。
醫療方面,202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榆林醫院正式揭牌成立,該醫院是陜西省唯一入選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肩負著促進高品質醫療服務向更多地區覆蓋、向更多人口延伸的重任。
教育方面,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學與榆林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西安交大的科技、人才、教學、醫療等優勢與榆林市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為全力推動榆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西安交大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方面,西延高鐵、延榆高鐵正在加速建設中,待建成后,西安與榆林的鐵路運行時間將由5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將促進區域間的人員流動和經濟交流。
不止是高鐵,今年2月,隨著我國首條大型無人機城際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航,榆林至藍田航線距離540公里,飛行耗時不足3小時,較傳統地面運輸節省時間70%以上,未來,更計劃開通榆林至西安的常態化航線,預計每周飛行6個架次,運輸貨物5至6噸。
金融、產業方面,近年來陜北房企屢屢進軍西安市場,或打造超高建筑,或接盤城改項目,都獲得了不小成果;陜北資本收購了君樂城堡酒店、凱悅酒店、盛美利亞酒店等,并且曲江希爾頓LXR酒店、高新威斯汀酒店等在建酒店項目背后也站著陜北資本;榆林各基金也將資金,投向西安各新興產業,推動高新科技研發。
西安提供市場、科技和人才,榆林提供資金和能源的局面已然形成。
XI'AN
由雙核變協同 區域攜手成為主流
猶記得,2020年時,陜西還計劃推動西安、榆林“雙核”戰略,但后續并無進展,如今改為“雙雄”聯手,優勢互補,這種趨勢的演變,是頂層意志的體現,亦是經濟形勢和產業更替所達成的推動作用。
實際上,類似西安、榆林這類同省“雙雄”之間加強合作,正在成為更多省份的選擇,如浙江的杭州與寧波、廣東的廣州與深圳。
再將目光放回到西安,越來越多區域合作的可能正在浮現,而合作的深入程度也隨著名字的變化而展現不同。
盤點下來,一體化、融合、協同等三種合作發展方式成為主流。
一體化發展:
西安-咸陽一體化、西安-楊凌一體化。
融合發展、協同發展:
西安渭南協同融合發展、西安商洛融合發展,西安榆林協同發展。
除此之外,在西安都市圈這個大框架下,亦有的說法,如《漢中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動西安漢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以及《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今年1月9日,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和延安融媒體中心在西安舉行了“西延融合”全媒體協作座談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座談會上表示,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聚焦西延共建“生產圈”“生活圈”“生態圈”目標,以“西延融合 媒體先行”為載體。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西安與延安的融合也將開啟。
可以看到,區域協同發展融合發展,正在成為主流。而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區域協同發展已突破傳統地理界限,演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西安與榆林,這場跨越關中平原與黃土高原的“雙城對話”,不僅折射出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的深刻變革,更揭示了各城市協同發展的必然邏輯,不過區域協同發展絕非簡單的資源拼湊,而是通過制度創新激活要素潛能、重構競爭優勢的系統工程。
未來,西安與榆林,將擦出什么樣的火花,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解革
審核:Lyna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