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房地產行業似乎嗅到了一絲“逆襲”的氣息。從深圳灣豪宅開盤即售罄,到杭州土拍溢價率突破70%,再到北京海淀地塊樓面價逼近10萬元/平方米……一系列信號讓市場驚呼:“樓市要反轉了?”
一、政策組合拳發力,一二線城市率先“破冰”
“穩樓市”首次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住建部“保交房+舊改+收儲+好房子”四大政策組合拳密集落地。數據顯示,1-2月全國40城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微增1.8%,其中一線城市增幅達9%,深圳新房去化周期縮短至8.9個月,創三年新低;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土拍溢價率重回2021年水平,高總價地塊頻現。
“政策”夯實的同時,市場分化加劇。北京、上海二手房成交同比增幅超30%,而三四線城市仍面臨庫存高企壓力。這種“K型復蘇”印證了住建部部長倪虹的判斷:“樓市回暖需政策與市場信心共振,核心城市將率先突圍。”
二、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產品力成破局關鍵
如果說政策是“強心劑”,那么產品升級則是房企自我造血的核心引擎。2025年,“第四代住宅”概念席卷市場——北京西南四環項目以25平方米空中花園、90%得房率引發搶購;重慶某樓盤采用無梁體設計,層高突破2.7米;義烏弧形玻璃陽臺兼顧采光與隱私……這類融合垂直綠化、智能家居、靈活空間的新產品,正成為改善型客群的“心頭好”。
國家層面同步推動標準升級:新版《住宅項目規范》將層高下限提至3米,四層以上強制配電梯,無障礙設計覆蓋衛生間與公共區域。住建部直言:“好房子不僅要‘夠用’,更要讓老百姓住得舒適、有尊嚴。”
三、新舊模式切換:剛需退潮,改善當道
市場結構正經歷深刻變革。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改善型需求占比達54%,首次超越剛需。房企戰略隨之調整:萬科、保利等頭部企業收縮三四線布局,聚焦核心城市低密洋房、別墅產品;中國金茂憑借高端項目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激增79億元。
“過去高周轉模式依賴剛需跑量,現在必須用產品溢價對沖地價成本?!蹦砊OP10房企負責人坦言。以杭州城東新城為例,地塊樓面價4.7萬元/平方米,但周邊二手房掛牌價超6萬元,利潤空間仍存。
四、黎明前的黑暗?2025或是價值重估起點
盡管行業仍面臨三大挑戰——三四線庫存消化緩慢、部分房企債務承壓、居民收入預期偏弱,但積極因素正在累積:
政策工具箱充足:4.4萬億專項債支持存量房收儲,貨幣化安置加速去庫存;
科技賦能品質: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降低開發成本,智能家居提升產品附加值;
長期需求堅實:城鎮化率仍有10%提升空間,改善需求將持續釋放。
正如瑞銀最新報告所言:“中國樓市已進入‘止跌—分化—提質’新周期,2025年將是價值重估元年?!?/p>
結語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或許終結,但“鉆石時代”正在開啟。當行業從拼規模轉向拼產品,從蓋房子轉向造生活,這場由政策、科技、需求共同驅動的變革,終將讓穿越寒冬者見證黎明。
#瑞銀指內地房地產市場有積極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