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檢察日報聚焦荊州市公安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此案是荊州市檢察機關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深化協作、探索“刑事+民事”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機制的標志性成果。
今天,
讓我們跟隨檢察官一起,
復盤個人信息販賣中的貓膩……
4月7日,荊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工作座談會在公安縣舉行。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荊州市人民檢察院等多部門代表匯聚于此,圍繞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課題深入交流。會議重點復盤荊州首例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案,并對后續民事賠償等關鍵環節進行細致探討。會議強調,檢察機關將立足公益訴訟職能,深化“檢消協作”機制,推動刑事打擊與民事追責、行業治理有機銜接,切實筑牢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防線。
會議復盤:
一體化辦案機制破解維權難題
2023年5月,山東省沂南縣一居民因點擊短信鏈接陷入電信詐騙,但涉案電話卡登記在湖北公安縣一居民名下,該居民卻并未辦理過此卡。經過深挖線索發現,其背后是涉及4000余名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侵害的犯罪鏈條。
公安縣人民檢察院迅速介入,引導警方完善證據,鎖定某通信公司公安縣分公司勞務派遣員工羅某、陳某、李某,三人在2022年至2023年5月,利用工作之便違規辦卡4200余張販賣,違法所得近40萬元,并通過違規辦理的電話卡,向不特定用戶群發含有招嫖鏈接的違法短信,每條短信獲利0.3元至0.6元。
2025年2月20日,三名被告被判承擔10.25萬元民事賠償并公開道歉,實現“刑事+民事”雙重追責。
本案中,檢察機關積極助力,公安縣院協助調證,厘清侵權因果關系,荊州市院業務骨干全程參與,提供專業意見。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構建“省級統籌+地方聯動”模式,與各地消委組織創新合作,推動建立“檢察支持起訴+消委組織維權+律師公益代理協作”機制,形成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的協同治理格局。
共治展望:
以“個案突破”推動“全域治理”
在推動行業源頭治理上,針對通信行業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獲取信息的情況,檢察機關向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企業完善內部監管、強化員工法治教育,從根本上防范侵權行為再發。在創新協作機制方面,“檢察機關+消委組織”緊密聯動,解決消費公益訴訟原告取證難題,形成公益訴訟范本,并推進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框架協議,形成消費者權益保護荊州樣本。在強化法治宣教層面,判決責令侵權人通過媒體公開道歉,以“一案警示一片”提升公眾防范意識,讓消費者學會維權,震懾潛在侵權者。
此次座談會的成功舉辦,以及這起典型案例的妥善處理,只是荊州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的一個縮影。
未來,荊州市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化“刑事打擊+民事追責+行政監管+公益訴訟”全鏈條治理模式,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守護好人民群眾的“信息安全網”和合法消費權益,為構建和諧、安全的消費環境貢獻源源不斷的檢察力量,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消費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2025期
作者|王云飛 黃嬌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