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坐落在西城區的北京市第八中學(以下簡稱“北京八中”),一場交流活動火熱進行。來自臺灣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一行近40名師生與北京八中師生一同抖空竹、寫毛筆字、切磋乒乓球球技。
在書法教室內,北京八中學生劉承燁與來自臺灣的新同桌并肩而坐。他說:“之前沒接觸過臺灣同學,很好奇他們平時學什么、有什么興趣愛好。”兩人一邊臨摹對聯“百舸爭流花似錦,千峰競秀水如銀”,一邊熱絡交流。劉承燁發現,這位臺灣朋友同樣熱愛游泳和乒乓球,彼此毫無距離感。
“北京同學和我們一樣,特別活潑,相處起來很自然。”臺灣高中生李阿德一邊調整空竹的平衡,一邊分享感受。在操場上,他隨著老師“右手往上提,左手往下跟”的指導抖動空竹,逐漸掌握節奏。李阿德告訴記者,在臺灣,抖空竹稱作“扯鈴”,他小時候接觸過,這次來到北京西城又學到一些新技巧。談到對北京八中的印象,他表示,第一眼就看到了校園里的孔子雕像,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肅然起敬。
幾乎同時,乒乓球室內白球飛舞。兩岸學子混合組隊,揮拍、轉腰、蹬地,你來我往間,白球疾速穿梭,令人目不暇接。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臺灣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馮明珠介紹,此次來訪學生來自臺灣多所院校,都是中華文化愛好者,有的研習書法多年,有的擅長扯鈴,還有人特意帶著乒乓球拍前來交流。她期待,未來北京八中師生也能赴臺交流,讓這樣的青春對話持續下去。
活動現場,北京八中向臺灣師生贈送“詩禮傳家久,炎黃一脈長”書法作品,臺灣嘉賓回贈錦旗和典籍。
經過一天的學習交流,雙方師生在互動研討中拉近了距離,也有了像摯友般的默契,大家約好次日一同前往北京故宮進行參觀學習。
第二天,京臺師生按照約定相聚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踏入午門一路前行,馮明珠向記者回憶起2009年的情景,“當時我們也是從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開始參觀。”這次帶學生回“老地方”,她有不一樣的感受?!白屇贻p人在故宮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很有意義。我看他們很努力地聽講解,不斷拿手機拍照,能感受到他們的興奮?!?/p>
此次北京之行,兩岸學生以成語為紐帶,共同探尋成語文化。從與建筑有關的“雕欄畫棟”“巧奪天工”到與色彩有關的“金碧輝煌”“朱欄玉砌”,兩岸師生認真聽導游講解,不時搶答。
在御花園的古樹下,學生們玩起成語接龍,“玉樹臨風——風調雨順——順天應人……”
“看到兩岸年輕人水乳交融在一起,我非常感動?!瘪T明珠表示,此次交流讓兩岸青年打開視野,也結下友誼,這樣的活動不應止步。
當夕陽灑落在琉璃瓦上,兩岸學子在神武門前依依惜別。那些定格在手機里的互動視頻、揣在懷中的校服徽章、微信里新增的臺北好友,無不昭示著新時代兩岸青年的情感紐帶。文化的力量,讓他們的友誼超越了地域限制,成為連接兩岸心靈的橋梁。
來源 | 西城區臺辦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