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楊雪
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但李生德依然記得20世紀60年代左右人們在滄口廣場打夠級的情景。一個水果筐倒扣過來、一張報紙、幾副牌、6個人,打著打著小小的紙牌游戲就成了非遺。此前,青島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李滄區申報的“夠級撲克游藝”成功入選,成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從街坊們的牌桌走上非遺名錄,小小紙牌的發展和申遺之路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紙牌方寸:老滄口的智慧密碼
雖然是一個工作日,但在青島市李滄區滄口公園,依然圍滿了夠級牌友。6位街坊一湊,小桌一支,一場牌局就此展開。聽說近期夠級申請青島市非遺成功,老街坊們邊摸著牌邊感嘆:“我們也是會非遺的人了。”而在網絡上,夠級申遺的討論熱度也是只增不減。“我也是本土非遺傳承人了。”“非遺傳承從我開始。”而作為山東人“最硬核”的棋牌類游戲,夠級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娃”。
刻在山東人“基因”里的夠級最初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左右的青島老滄口。談起當時人們打夠級的景象,今年77歲的李滄區民俗專家李生德記憶猶新。“當時我才12歲,就在離我家不到100米的滄口廣場的東南角,很多工人閑暇時刻就會在這打牌。拿個小桌子,甚至水果籃倒扣,把報紙一鋪,幾個人就開始打了。”
夠級最初是從“爭上游”的玩法開始的,大壓小,后來發展成為“打落科”,此時基本形成了6位參與者,分為兩隊競技的形式。后經過市民鞠建秋、劉小本等7人的完善,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夠級玩法。“其實最初鞠建秋他們也嘗試過不同的打法,8個人、10個人他們都有嘗試過,但最終發現6個人4副牌,分成兩撥,這么打是最好的。”李生德說。
夠級一般有6名參與者,使用4副撲克牌,以盡早打完自己手中所有的牌判斷為勝。游戲中交叉3人為一方,稱“聯邦”。夠級分牌時人均36張,按照夠級規則發牌,以先發完牌者為勝,謂“爭科”。第一名為“頭科”,第二名為“二科”,依次類推,最后手中余牌未發者為敗。
李生德介紹,夠級的興起和傳播與青島工業的發展史是密不可分的。老滄口作為當時青島的工業重地,聚集了眾多的工人,尤其是紡織工人。“當時青島有個特點就是‘南宿北工’,工人每天上班大概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在班車上閑來無事,大家就用4副撲克1張報紙,這么打起來了。”
工具簡單、方法簡單、入門容易,工人班車上打、閑暇時候打,知識青年們又把夠級帶到山東乃至全國各地,留學生們又將它帶出國門、走向世界,帶有“青島基因”的小小紙牌就這么推廣開來。
小小紙牌何以非遺?
在李生德看來,夠級無論從歷史發展脈絡還是對城市性格的反映上,都是李滄區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之一。對于許多夠級牌友而言,夠級的申遺成功可能出乎意料,但對李生德等文化工作者來說,夠級成為非遺是“遲早的事”。“我認為夠級申遺是遲早的事,但沒想到今年就成功了,有些意外之喜。”
全國各級非遺名錄中,紙牌類游戲在冊的數量并不多,夠級如何突出重圍成功入選?李生德認為,廣泛的群眾性和傳播性是基礎。夠級能在山東乃至全國風靡,首先是它的工具簡單。“幾副撲克牌一張報紙,茶余飯后隨處就可以打起來了。”其次就是規則簡單好學,容易上手。再就是團體競技不涉及錢,“談錢容易傷和氣”。這些都讓夠級成為在群眾當中廣泛傳播的一種牌類游戲,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感情的一種特殊方式。
實際上,早在2008年,夠級就已經被列入青島市李滄區首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此次申請青島市非遺成功,李滄區文化館館長辛怡茜也激動萬分。在她看來,夠級當中所體現出的團結、合作、共贏的團隊精神,是很多牌類游戲當中沒有蘊藏著城市基因在其中,因為李滄是一個老工業區,夠級也是從工廠工人當中慢慢發展出來的,工人當時在工作中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是在夠級娛樂當中體現出來了,所以對我們而言夠級是李滄區的珍寶。
此外,夠級擁有的深厚的文化根基也是它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夠級當中體現了很深厚的儒家‘仁’的思想。‘高手不爭科’,打了落科最后一個走的可以先摸牌,這些都體現了尊重弱者的儒家傳統,展現了夠級這項民間智慧的包容。”李生德說。
城市涌動的夠級“基因”
在李滄區的滄口公園,無論你何時去轉上一圈,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涌動著的夠級“基因”。街坊們牌局打得熱火朝天,少的時候十幾桌,多的時候能到二十多桌。“我們天天打,每天都來,老同事出來湊在一起說說笑笑消磨時間,比躺在家看電視睡覺好多了。”市民戴先生已經是十幾年的資深牌友,而牌局上的劉阿姨則已經有三十多年的牌齡。“青島人就愛打夠級,有時候這邊的桌子都不夠用。”戴先生說。
從2017年起,李滄區文化館每年都會舉辦夠級文化節,到如今已經連續舉辦了8年。“每個街道都會層層鋪開,100多個社區同時參與,每年吸引10萬余人參與,千余支隊伍同臺競技。最多的一場我們有1萬人同時打夠級,場面非常壯觀。”辛怡茜介紹。
中年人、老年人喜歡線下打,在公園、街邊隨處可見夠級牌友的身影。而年輕人則是把舞臺放在了線上,近幾年涌現出像多樂夠級、同城游夠級、微樂夠級等線上可以玩的夠級游戲。不少年輕牌友甚至加入直播大軍,每天定時在網絡平臺直播打夠級,收獲了不少粉絲。
步履不停,夠級的發展之路將如何延續?辛怡茜表示,下一步,李滄區文化館將借著夠級成功入選市級非遺的東風,繼續舉辦夠級文化節,把活動的品牌做好。“再一個我們還想做一下延伸,開發一些和夠級相關的文創產品,講講夠級的故事,和文旅產業做好融合,把夠級做得更加家喻戶曉。”
從單一的游戲做成相關產業鏈,夠級做好文旅融合如何“破圈”?李生德建議,首先,夠級要想更好地傳播推廣可以有一個標志性的東西。“比如設計一個標志,把夠級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夠級文化節的時候進行推廣。”其次,可以考慮把維客滄口廣場改造成為夠級廣場,加入一些雕塑、文化長廊等,講好夠級故事、夠級歷史,“有地、有景、有故事”,成為一個文化地標性的存在。
從文化“區寶”到青島“市寶”,夠級的申遺成功為下一步的繼續申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為將這種團隊精神、民族精神進一步傳播推廣提供了窗口。從街坊們方寸之間的牌桌走上非遺名錄,夠級的發展之路步履不停,還在繼續。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