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稅戰,貿易戰其實說到底還是金融戰,貨幣戰。盡管很多人在說125%的關稅已經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貿易已經脫鉤。
但是這并非是最終的結局,真正的主戰場才剛剛拉開帷幕而已,就如同外交部專屬教員發言所表達的那樣,這場戰爭想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我們完全勝利為止。
中國之所以敢放出這樣的豪言壯語是因為中國真的有底牌。
那么這場戰爭除了互加關稅之外,中國到底還有什么底牌?為何美國會想方設法的要和中國進行談判?
關稅戰里的“中國時間差”
4月9日下午7點,中國宣布繼續對進口美國的商品加征50%的對等關稅,這一個消息直接刺激了剛剛睡醒的美國總統特朗普。
隨后4月10日凌晨1點,特朗普宣布,暫停75個國家關稅90天,但是因為中國進行了反擊所以要對中國征收125%的關稅。
現如今關稅的數字已經沒有意義,超過了50%,那么征收5000%也是意味中美之間的貿易中斷。
現在就是一場巨大的金融上甘嶺戰役,看誰家底薄,誰先承受不住。
這種精準到分鐘的“關稅對轟”,讓美方所謂“125%終極關稅”淪為笑柄。
在關稅提高之后,今日中國A股的表現波瀾不驚,好像什么大事都沒有發生過。
這背后是中國央行一套“組合拳”:要求國有銀行減少購匯、啟動逆周期因子,讓離岸人民幣匯率凌晨暴漲800基點,直接打爆做空機構倉位。
更狠的是,當美國光子公司等12家企業被中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時,它們的中國供應商早已收到通知切換采購渠道。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傳話電話”暴露了美國底牌——這場關稅戰根本沒有盟友支持。
德國《明鏡》周刊直言:“中國成了自由貿易守護者,美國卻像輸急眼的賭徒”。
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占比已從19.2%降至14.7%,而東盟市場占比提升到16.4%。當特朗普還在威脅“再加25%關稅”時,義烏小商品城的老板們正用人民幣結算巴西訂單,省下的匯率成本足夠多雇三個打包工。
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
4月7日深夜,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掛出一則重磅消息: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正式連通東盟十國與中東六國。
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直接捅穿了美元霸權最脆弱的兩個命門——石油結算和東南亞貿易。
至此,全球38%的貿易額都將通過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結算,而不是美元主導的SWIFT系統。
現在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直接切掉了SWIFT三分之一強的蛋糕,而且以后可能切更多——你不可能制裁我,相反,我還能搶你的市場份額。
美國國債如果是特朗普的弱點和死穴,那么數字人民幣和人民幣國際化就直戳美元霸權的命門。
這套系統最狠的設計藏在代碼里。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馬來西亞進口商預付的橡膠貨款,在貨船經馬六甲海峽時自動釋放10%訂金,到港查驗合格再付尾款。
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哀嘆:“中國用技術改寫了國際貿易規則,而我們還在用1930年代的關稅法案”。
更絕的是,中國財政部在倫敦發行的60億綠色主權債券,認購倍數高達6.9倍——英國養老基金寧愿接受1.88%的低利率,也要搶購這份“能看見碳減排數據”的人民幣資產。
金融戰的“降維打擊”
看著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演示“碰一碰”跨境支付時,這種群眾都能看懂的金融創新,正在重塑全球貨幣格局。
當美國用關稅大棒恐嚇世界時,中國用三招完成了降維打擊:
義烏小商品城推廣“人民幣結算享95折”,讓中東商人自發成為推廣員;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建廠,規定當地供應商必須開立人民幣賬戶。
這些毛細血管般的滲透,能夠讓讓人民幣跨境支付額三年暴漲470%。
中國海關總署給保稅區貨物打上“[M]”標簽時,美國企業才發現:原來中國對每顆進口芯片的流向都了如指掌。
而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的美國光子公司,其深圳代工廠早已轉型生產國產光刻機零部件。
當華爾街還在研究人民幣匯率K線時,中國已經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貨幣戰爭,讓美聯儲加息成了打在棉花上的重拳。
這場較量最諷刺的結局或許是:特朗普在狂發關稅威脅時,中國在金融領域無聲無息的偷了美元霸權的老巢。
信息來源:藍慶新、楊鵬輝:綠色主權債券,人民幣國際化新范式---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