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知名書店品牌蔦屋書店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布公告稱:上海MOHO店終止運營。
據此前報道,今年1月13日,位于上海靜安MOHO的蔦屋書店突然拉下店門,短短四天內店鋪清空。
其內部工作人員在網上發帖求助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重新開業”。
突然發公告:終止運營
工作人員:“二月工資到現在都沒發”
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曾在1月17日發布公告稱:“我司正在與商場方溝通,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營業”,其間官方曾辟謠過關于書店關門的消息,并有消息稱書店會搬至一樓擇日重開。
在來回拉扯近三個月后,蔦屋書店方在4月8日發布的閉店公告中表示:上海MOHO店采用特許經營連鎖加盟模式運營,最終由于運營方原因,店方不得不終止該門店的運營。
而就在上周,還有工作人員發帖透露:“二月工資到現在都沒發”。
靜安MOHO開業于2022年12月,曾將蔦屋書店作為首批開業品牌引入,意圖借助其品牌影響力帶動商場招商與客流。
憑借極具美感的沿街景觀和自由的入座政策(無須強制消費),這家門店很快便以“上海最美自習室”的美譽走紅,受到周邊不少白領和學生黨的喜愛。
已接連關閉3家門店
5年前,蔦屋書店高調進入中國,首店落戶杭州天目里。
憑借獨特的“書店+生活方式”模式迅速成為行業標桿并在國內掀起一波網紅書店升級潮。
彼時蔦屋雄心勃勃,宣布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門店,意圖重塑實體書店生態。
然而時過境遷,自2024年9月以來該品牌已接連關閉3家門店,目前全國僅剩12家。
據知情人士透露,蔦屋書店在中國內地的門店均為特許加盟形式,都是獨立經營和結算的主體。特許加盟也意味著,投資由加盟投資方承擔,蔦屋把控的主要是品牌及商品供應鏈。
“特許加盟模式非常依賴于選址及后續運營,可以看到,目前經營穩定的幾家蔦屋書店,比如上海上生新所和前灘太古里,所在商圈和業主本身都發展得比較好。而關店的幾家,或是選址不占優勢,或是商場本身就遭遇一定困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在國內,消費者們對于蔦屋書店的情緒其實很矛盾,一方面,不少人被蔦屋安靜又頗具高級感的精致氛圍所吸引,另一方面,國內蔦屋的圖書及周邊產品又時常被吐槽價格高昂。在日本,已有7000萬人持有蔦屋書店的T-CARD積分卡,超過其全國半數人口。該品牌借此構建了精準的數據網絡,使其本質上成為一家“生活方式提案商”——能根據街區消費數據精準陳列商品,如北歐旅行書或當季流行菜譜等。相比起賣書,售賣生活方式才是蔦屋更長遠的目標。
然而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采用街頭采訪等調研方式來掌握消費者數據,顯然難以起到店方期望中的效果。
從整個實體書店行業來看,蔦屋的閉店潮并非孤例。近年來,言幾又、鐘書閣等曾紅極一時的網紅書店,同樣面臨收縮或轉型。
在國人對紙質書的閱讀習慣大幅度消退的背景下,實體書店該如何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仍是個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來源 中國經營報、上觀新聞、新聞晨報、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何丹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