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介入調解后,俄烏雙方與美國展開了幾次談判,但是隨著談判的進行,俄烏戰場上的局勢卻越來越混亂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8日,俄羅斯這邊剛發布了好消息,那邊澤連斯基傳出的消息就來破壞普京的好心情,說他們的軍隊攻入了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
澤連斯基
那么,俄羅斯的好消息是什么?俄烏戰況如何?
圖片來源于網絡
烏克蘭殺入俄羅斯境內
普京于4月初簽署的16萬征兵令,雖被官方解釋為“國內駐防需求”,實則暗藏軍事動員的深層邏輯。
普京
新兵接管二線防務后,30%的現役部隊可輪換至前線,這種“溫水煮蛙”式增兵既能規避國際輿論壓力,又為持久戰儲備人力資源。
新兵
有了充足的兵力,在庫爾斯克方向,俄軍“北方”集團通過精準空襲與地面推進,成功收復了古耶沃村,并重創烏軍突擊團和重型機械化旅。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以空間換時間”的戰術,與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推進形成呼應,4月8日,俄軍宣布控制頓涅茨克州卡捷琳尼夫卡定居點,進一步壓縮了烏軍在東部的防御空間。
圖片來源于網絡
俄羅斯國防部的戰報如雪片般飛向全球媒體:庫爾斯克州古耶沃村的解放、頓涅茨克卡捷琳尼夫卡定居點的控制,這些信息在克里姆林宮的新聞發布會上被復述強調,仿佛預示著俄軍即將迎來決定性勝利。
克里姆林宮
然而,就在莫斯科沉浸在“大捷”喜悅中時,多家媒體傳來消息,4月7日深夜,澤連斯基的視頻講話投下震撼彈:烏軍精銳部隊從蘇梅州森林地帶突襲,穿越雷區與龍牙障礙,攻入俄別爾哥羅德州,在俄本土建立了控制區,這一消息可能會讓普京感到頭疼。
澤連斯基
這場“戰果”與“危機”的戲劇性碰撞,不僅暴露了俄烏雙方的戰略短板,更讓美國主導的調解進程陷入更深的泥潭。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這些“戰果”背后暗藏隱憂,軍事分析指出,俄軍的勝利更多集中在邊境地帶,對烏克蘭核心城市的威脅有限,例如,庫爾斯克州的古耶沃村距離烏克蘭邊境僅12公里,而頓涅茨克的卡捷琳尼夫卡定居點早在2024年就已被俄軍包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值得關注的是,俄軍的進攻代價高昂,這意味著烏軍的無人機戰術正在瓦解俄軍的信息優勢。
無人機
而且烏軍攻入別爾哥羅德州建立控制區并非偶然:在此之前,就有軍事博主就爆料烏軍滲透行動,而俄國防部直到烏軍實際控制區域擴大后才被迫承認事實。
圖片來源于網絡
烏克蘭這種“以攻代守”的策略,旨在通過在俄本土開辟新戰線,牽制俄軍對哈爾科夫和蘇梅的進攻。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別爾哥羅德州地形平坦,缺乏天然屏障,烏軍的控制區在廣袤的俄羅斯國土上猶如“創可貼”。俄軍已從庫爾斯克抽調精銳回援,如果烏軍無法擴大戰果,這支部隊可能成為俄軍的“甕中之鱉”。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俄軍控制蘇梅州巴西夫卡村的旗幟升起時,150公里外的基輔已能聽見炮聲,而烏軍在別爾哥羅德州的滲透,也讓莫斯科居民首次真實感知戰爭逼近。這場沖突正演變為“看誰先眨眼”的耐力競賽:俄羅斯需要證明特別軍事行動的可延續性,烏克蘭則要維系國際援助的信心指數。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雙方的攻占行為讓特朗普政府主導的調解努力,在4月陷入尷尬境地,美方原計劃以“凍結當前戰線”為基礎啟動和談,但俄軍攻入蘇梅州與烏軍突襲別爾哥羅德的雙重變數,使談判前提化為泡影。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場沖突的終極走向,或許取決于雙方能否在“以戰促談”與“以談止戰”之間找到平衡,但目前來看,這個平衡點仍在迷霧中。
俄羅斯(左)和烏克蘭旗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