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現(xiàn)在我們終于能理解,為什么當初“三色雨棚事件”發(fā)生時,奔馳那么有恃無恐了。
因為他太清楚了:不管發(fā)生什么,中國人終究還是會買奔馳。
尤其是一降價,銷量立馬飆升。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根據(jù)今年3月的銷量數(shù)據(jù),奔馳以52805輛的成績,輕松碾壓理想、寶馬、奧迪等對手,強勢登頂。
這也是繼“瞇瞇眼廣告風波”后,奔馳再次用成績回應質(zhì)疑者,狠狠打了一波臉,順便也證明了:
什么叫“面子品牌”,什么叫真正的影響力”。
當然,這個數(shù)據(jù)的確是在大幅降價的背景下拿下的。
但別忘了,降價的品牌那么多,真正起效的,有幾個?
這一次,奔馳又一次驗證了一個老結論:
中國消費者對BBA的偏愛,從來都不是假象。
具體來看,這次銷量的大頭,正是奔馳的“王牌中型SUV”——GLC。
單3月份,它就賣出了大約16,491輛。
關鍵在于它的價格——有些地區(qū)經(jīng)銷商的起售價,甚至已經(jīng)被砍到27.78萬元。
要知道,這車的指導價可是42.79萬起,現(xiàn)在不到30萬的預算就可以買,真的難以想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講理性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
因為在“同樣的錢,能買更有面子”的誘惑下,誰都難拒絕。
這就是奔馳的高明之處:
把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車型,拉到“看起來夠得著”的位置。
關鍵還是 GLC 這個車型,誰看了不心動呢?
圖片加載中…
其次,就是奔馳C級。
這個奔馳最正統(tǒng)的車型,3月也賣出了14,025輛。
而這波銷量爆發(fā),靠的不是別的,就是價格打穿底線:
你敢信?
以前這車怎么也得30萬起步,可如今在某些地區(qū),只要19.98萬起,甚至比很多國產(chǎn)新能源還便宜!
這一下子,奔馳徹底變成了“只要你敢想,我就敢賣”的代表。
什么合資b級、國產(chǎn)高配,甚至連邁騰、雅閣這些中級家轎,都被“面子平替”得服服帖帖。
試想一下,當你的預算只夠一輛2.0T高配邁騰。
結果一回頭,有人告訴你“加幾千塊就能提奔馳C了”——你還能淡定嗎?
肯定很難!
當然了,這么做可能會透支品牌影響力。
但那是后話——現(xiàn)在,銷量先沖上去再說!
再次,奔馳E級也沒閑著。
3月賣出了11,501輛,直接排在第三。
相對于GLC,它雖然沒有SUV那種“全民剛需”的熱度。
但這波降價,幾乎把很多人“買C級”的預算,直接引向了E級。
怎么說?
原本指導價落在45.18萬~59.98萬區(qū)間的奔馳E,現(xiàn)在在部分地區(qū),起售價已經(jīng)被壓到了30.68萬起。
這是什么概念?
一個原本只能買理想L7的預算,現(xiàn)在能買了一輛能上商務會談、婚禮出場的“行政標桿”E級。
很多人一看,立馬動搖了:
“本來想買個合資c級車湊合開,現(xiàn)在再加幾萬,我爸都能點頭讓我買奔馳E了。”
說到底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已經(jīng)不是買車了。
而是實現(xiàn)“社會階層跳躍式體驗”的門票!
最后,就是奔馳 GLB 賣了4975輛,算是GLC 的普通版,這里就不過多描述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奔馳車型都在狂飆。
說到電動車,那可真是另一幅景象——幾乎全線撲街。
圖片加載中…
拿EQE SUV來說,這可是奔馳的中大型純電 suv,結果3月份只賣了256輛。
不是一線不一線的問題,是連入場資格都快沒了。
更離譜的是,那些更“親民”的EQB、EQA,也是這個樣子,300輛都不到。
這是什么概念?
放在新勢力里,哪怕最邊緣的品牌,一個月好歹也能混個千把輛。
結果你奔馳,堂堂百年豪華,居然把整個純電系列加一起,也湊不出1000輛的月銷量?
就這種情況,電氣化轉型,到底做了個啥呢?
綜合這些情況來看,所以說“奔馳這個數(shù)據(jù)”有多健康,似乎也談不上。
一邊是油車靠情懷和價格撐起門面,一邊是電車在市場邊緣苦苦掙扎。
看似風光,實則焦慮。
說白了,在變革的時代,賣得好從來不是終點。
賣得好,還要賣得“對”,這才是核心。
這,或許才是奔馳接下來,真正要面對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