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星標不錯過每天的見面
圍觀朋友圈:mrlinxiaoxi67
本文共計3752字,預計閱讀10分鐘。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或許每個清晨,當我們從睡夢中醒來,都希望能夠開啟活力四射、高效迅捷的一天。
然而,現實總是骨感的。
快節奏、超負荷的生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疲于奔命。
我們如何才能從容應對,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夠有效抗壓、高效工作和學習呢?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本書,能夠很好地解決你的問題,幫你開啟元氣滿滿的每一天。
01.
自從大量看書以來,對心理學和腦科學類的書籍比較感興趣。
因為我一直認為,人的很多問題,都和自己的大腦有關。
無論是焦慮、迷茫、原生家庭、性格問題……
都可以從心理學、腦科學類的書籍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們只有了解大腦一天的工作規律,并且合理利用這個規律,才能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想要更好地認識自己,先從認識自己的大腦開始。
《24小時大腦》這本書的作者,從腦科學的角度深入探究全腦管理方法、不同時段大腦工作的黃金規律,為我們量身定制了24小時超燃大腦:
快速打造活力爆表的晨間大腦;
集中精力的日間大腦;
深度放松的晚間大腦;
輕松而創造力爆棚的夜間大腦。
每一天,伴隨著我們的醒來,大腦也開始了全新的一天。
通過賦能大腦,掌控管理精力、釋放壓力以及調整情緒的有效方法。
我們常說:你怎么過一天,就怎么過一生。
只有科學遵循大腦運行機理,才能讓每天足夠精彩。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大腦。
了解自己的工作習慣和高效時段,并根據大腦不同時段的特性,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規劃。
02.
24小時大腦①(6:00~9:00)
起床后的黃金3小時
活力“爆表”的晨間大腦
每天醒來,我們的大腦經過一整夜的休整,及時清除了“有害物質”和“垃圾信息”,恢復了日常的活力。
這個時候做開動腦筋的工作會讓你一整天都保持最佳狀態。
我們可以抓住大腦最清醒的時刻,去完成那些最困難、最需要創造性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項需要深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工作,那么最好在這個時間段完成。
比如,我每天都是在這個時間段,進行讀書和寫作。
這個時間段,大腦能夠高效地進行深度思考,工作時間也不會被外界的各種干擾打斷。
這段時間是腦力最好的時間,建議你最好不要浪費在簡單的工作上。
那些簡單、重復的工作,完全可以放在大腦不處于最活躍狀態的時間段完成。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不斷感覺到疲憊。
你會發現你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不斷減少,你的決策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不斷減弱。
這里作者也為大家介紹了晨間大腦的一些習慣,我從中挑選了一些可以立即上手的,供大家作為參考。
改變自己,就可以從這些微習慣開始:
習慣 01 清晨的陽光浴有效切換工作大腦
習慣 02 喝一杯水,激發大腦活力
習慣 03 感謝每一個清晨,給自己來點兒正能量
習慣 04 每天早晨測量體重,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習慣 05 你的大腦“不扛餓”,早餐多少也得吃一口
習慣 06 減肥的人也要一日三餐
習慣 07 每天喝一盒酸奶,有效減輕負擔
習慣 08 生活慢節奏:起晚了也要慢慢刷牙
習慣 09 清晨不要驅使身體,而要轉動大腦
習慣 10 大腦需要節奏感:制定晨間習慣清單
習慣 11 大腦需要富余感:早晨留30分鐘的機動時間
習慣 12 大腦需要確定感:出門前確認桌子上、包里和口袋內的物品
習慣 13 掌握生活自主權,從清晨的“自我確認”開始
習慣 14 做好今日計劃,確定自我節奏
03.
24小時大腦②(9:00~18:00)
工作中的鉆石9小時
集中精力的日間大腦
這段時間就是我們的日常上班工作時間。
這個時間段,以12:00為界限,我們可以把需要高度用腦的工作放在12:00之前。
可以將“思考性工作”放在上午8:00--11:00完成,把“機械性工作”放到下午15:00--18:00去做。
因為上午是大腦最活躍的時間段,做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會有更好的效果。
此時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開展較為“燒腦”的工作。
比如我寫一篇文章大概需要2-3個小時,而上午的時間段剛好夠我寫好初稿、修改完善、反復打磨,最終成文。
下午,大腦產生疲憊感,狀態開始低迷,就適合做一些不用深度思考的機械性工作。
比如,我會處理另一個公眾號相關的事務:簡單的素材搜集、整理、發布。
此外,清單也是一個不錯的輔助工具。
當需要完成的工作量較大時,可以把要做的工作按照優先順序,一條條地列下來。
這樣做能使大腦擺脫“蔡格尼克效應”,你的思路也會更加清晰。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更輕松愉快地度過一天,我們就要配合大腦的工作節奏。
這里作者也為大家介紹了日間大腦的一些習慣,我從中挑選了一些可以立即上手的,供大家作為參考。
習慣 15 爬爬樓梯,抓住“帶薪健身”的機會
習慣 16 把需要高度用腦的工作放在中午12點以前
習慣 17 即便在摩天大樓工作也要抽空仰望天空
習慣 18 工作日的午餐只吃八分飽
習慣 19 集中注意力吃飯
習慣 20 半小時午休讓你滿血回歸
習慣 21 緊張時請張開手掌
習慣 22 把“總會有辦法的”這句話當成口頭禪
習慣 23 與自我對話,管控情緒
習慣 24 常掛在嘴邊的一聲“謝謝”
習慣 25 生氣傷腦,別一直生氣
習慣 26 越焦慮,越要放慢速度
習慣 27 不焦慮,從眼前的小事做起
習慣 28 隨時隨地都可以喝一口水
04.
24小時大腦③(18:00~22:00)
睡覺前的白金4小時
深度放松的晚間大腦
很多上班族一到下班之后,可能就是葛優躺刷手機。
其實,這樣是不利于我們休息的。
在睡覺之前,要注意不要用腦過度。
很多人在臨睡前都喜歡刷手機,導致大腦一直處于亢奮、緊張與興奮狀態,影響正常睡眠。
睡前半小時不看手機或電腦,不只是為了避免藍光的影響,也是為了不“攝取”過多的無效社交信息。
很多人都有睡前刷朋友圈、刷微博的習慣,但這些無效信息只會使你的交感神經更加興奮,擾亂你內心的平靜。
睡前不妨放下心愛的手機,隨手翻幾頁書,可以睡得更快、更香。
畢竟很多人一看書就犯困。
臨睡前也是大腦記憶的黃金時間段,可以背幾個單詞。
因為我們背誦后進入睡眠,大腦不再攝入新的信息,沒有后面識記材料的干擾,記憶易于保存。
此外,在睡眠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其實仍在進行工作:
信息的編碼、整理、定位和貯存,這樣有利于保存記憶,也有利于以后提取記憶。
當然,睡前還可以進行一些低強度的運動,適當聽一些舒緩的音樂,都能夠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
我們經常會說:我熬的不是夜,而是生活。
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享受生活。
與其拖著疲憊的身心過著重復的每一天,不如將每一天都掌控在自己手中,賦予其獨特的記憶和意義。
這里作者也為大家介紹了晚間大腦的一些習慣,我從中挑選了一些可以立即上手的,供大家作為參考。
習慣 29 早一點吃晚餐
習慣 30 晚餐盡量選用溫熱的食物
習慣 31 晚餐后散散步
習慣 32 泡澡15分鐘,為大腦減減負
習慣 33 穿寬松舒適的睡衣
習慣 34 睡前做好第二天的準備
習慣 35 音樂給大腦幸福感
習慣 36 每天半小時的“自我時間”
習慣 37 每天只寫三行日記
習慣 38 睡前半小時與手機保持距離,不要刺激大腦
05.
24小時大腦④(22:00~6:00)
美夢中的甜蜜8小時
輕松而創造力“爆棚”的夜間大腦
研究表明,在我們進入睡眠狀態時,大腦會開啟“自動清洗”模式,清除白天產生的代謝垃圾,讓人醒來之后擁有一個清醒的大腦。
換言之,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著我們大腦的健康和第二天的狀態。
所以,及時行樂,不如及時睡覺。
此外,我們在做夢時所處的狀態與清醒時也不同。
腦科學研究指出,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對大腦功能的生理要求與醒著時是不同的,對想法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大腦在睡眠時仍會專注于清醒時所思考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
我們甚至可以有意地在睡夢中對白天的特定問題進行逆向思考和驗證。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胡思亂想”獲得很多好處。
因為在胡思亂想的過程中,我們能夠預演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而不必有所顧慮。
當思維被允許處于一種自由的狀態時,創造力就會被激發出來。
這里作者也為大家介紹了夜間大腦的一些習慣,我從中挑選了一些可以立即上手的,供大家作為參考。
習慣 39 學會發呆,給大腦喘息的機會
習慣 40 你的大腦不能缺覺
習慣 41 將一周中的某天定為“睡眠日”
06.
讀完《24小時大腦》,我才明白:我們的大腦也是“有脾氣”的,它也有自己的工作節奏。
遵循大腦一天的工作規律,會讓我們更優秀、更幸福、更有活力。
想要獲得高品質的生活,開啟元氣滿滿的每一天,讓大腦高效運轉、維持心態穩定, 最重要的是讓大腦保持作息平衡、張弛有度。
只有掌握平衡的藝術,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享受生活。
當我們的生活節奏和大腦的工作節奏匹配度更高時,在工作和學習中才能更高效。
你整個人看起來也會更有活力,以元氣滿滿的良好狀態迎接每一天。
《24小時大腦》這本書一共為我們提供了80個高效實用的科學用腦和精力管理習慣,這里只挑選出41個可立即上手的習慣,供大家參考。
如果感興趣,也可以親自去看這本書,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大腦工作習慣,過好卓有成效的每一天。
當然,光知道是沒用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到。
讀完一本書不是關鍵,關鍵是追求生活中的改變。
只有切實地做出改變、調整自己的生活,管理好大腦和精力,才能走出“忙、累、困”的生活陷阱,邁向清醒和自由,將生活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參考資料:
1.《24小時大腦》小林弘幸
? End ?
作者簡介:
林小西,一個堅信長期主義的終身成長者。
2022年開始覺醒,大量閱讀大量輸出。
踐行用生命影響生命,通過自律和行動獲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公眾號的第479/500 天。
如果你也熱愛讀書寫作,歡迎添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學習。
長按識別加我好友
「 一個溫和的公眾號 」
星標我不錯過每天的見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