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管道會議(CIPC)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會議以“綠色、智能、融合、發展”為主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全方位加強管道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培育我國能源管輸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加快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規模化應用,促進以科技創新支撐能源管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張偉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管道已成為全球能源運輸的核心基礎設施,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已超越國界,唯有團結協作、攜手同行,方為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由之路。歷經七屆沉淀,中國國際管道會議已成為全球能源管道行業的思想高地,成為引領行業潮流、推動創新突破的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平臺。他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能源儲運基礎設施運營商,國家管網集團愿與各國同仁一道打造好這一平臺,健全常態化國際交流機制,共筑技術創新聯盟、共建綠色發展生態、共拓全球市場藍海,讓能源脈搏跳動得更加強勁、讓發展紐帶聯結得更加緊密,為推動世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幸福美好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管網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何仲文主持開幕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兩年一屆的行業盛會已成功舉辦七屆
中國國際管道會議(CIPC)是全球油氣管道行業深化交流合作、展示創新成果、共謀發展未來的國際性學術交流與產業合作平臺,每兩年舉辦一次,迄今已成功舉辦七屆,在推動我國管道技術進步和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設置能源管輸戰略與發展、管道建設、材料與裝備、輸送與儲存、安全與維護、數字化與智能化、低碳與新能源、青年論壇等8個專題論壇。來自33個國家的3500余名會議代表參加會議,187位國內外院士、行業專家、知名學者作主旨及專題報告,共同研討綠色管道建設、智慧管道運維、人工智能及量子技術等前沿科技,為能源管輸行業轉型升級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國產油氣管道重大裝備亮相盛會
大會設置技術裝備與成果展區域,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近500家企業參展。
國家管網集團研發的1422毫米超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內檢測裝備、大型天然氣管網仿真系統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管道會議(CIPC)暨技術裝備與成果展上首次亮相。
大型長輸天然氣管網在線仿真系統破解了制約我國大型油氣管網的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管網仿真工業產品的空白,保障了能源數據安全與自主可控,為智能管網建設和能源轉型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已在3萬公里天然氣管道上線運行,各項核心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1422毫米超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內檢測裝備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我國在能源管道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獲得新突破,經中試試驗驗證,可較好識別管道本體損傷及應力狀態,為超大口徑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圖、文來源:中國國際管道大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