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戰歷史,后世的人們幾乎一致認為,從美國宣布對日作戰那天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就毫無懸念了。當然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如果日本不去偷襲珍珠港,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縱然羅斯福有心參戰也無力回天。軸心國的命運也許會改變。
一、為什么選擇孤立主義?
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世界各地受困于沙漠、草原、高原等地理因素的困擾,交通十分不便,文明之間的交流也十分脆弱。一個地理板塊發生的戰爭很難波及到其他板塊,像蒙古西征這種世界性大事件只是鳳毛麟角。
大航海之后,海洋這一均勻的介質打破了地理的阻隔,前所未有地將世界各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而大航海又是由歐洲人所主導的,歐洲在過去數個世紀里毫無疑問是世界的中心。這種中心地區發生一點風吹草動,世界各地都要跟著遭受池魚之殃。
最早出現的這種世界性戰爭是1756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也被戲稱為第0.5次世界大戰。
這場由英國、普魯士、葡萄牙聯盟,對抗西班牙、俄羅斯、奧地利、法國的歐洲大戰,波及范圍除了歐洲大陸之外,還囊括印度、北美、非洲西海岸、中美洲和菲律賓群島,是一場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
而咱們的主角美利堅本質上就是這場世界大戰中醞釀出來的副產品。
因為戰爭結束后,英國政府財政緊張,不得不向美洲殖民地加稅,由此引發了宗主國和殖民地長達13年的政治經濟摩擦,最終在1776年矛盾不可調和時爆發了北美獨立戰爭。
而美國能打贏獨立戰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國不惜血本的援助。那法國為什么要不惜血本地援助美國呢?不就是因為當時英法爭霸,法國要報七年戰爭的一箭之仇嘛!
可以這么說,是歐洲大國之間的沖突造就了美國。那么反過來,歐洲大國之間的沖突是不是也能毀掉美國呢?
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1796年,他老人家在離職的時候苦口婆心地告誡后來人:如果我們卷進歐洲事務,與他們的政治興衰人為地聯系在一起,或與他們友好而結成同盟,或與他們敵對而發生沖突,都是不明智的。
可美國那些不肖子孫明顯沒有將太祖爺的遺訓放在心里呀!僅僅過了16年,他們就一頭扎進了歐洲的紛爭之中。
華盛頓
我們前面說過,美國能獨立跟法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建國初期,這兩國的關系還是相當緊密的。華盛頓落幕之后,恰逢拿破侖登上歷史舞臺。
1803年,拿破侖為了籌集軍費,把路易斯安娜賣給了美國人,使得美國領土翻了一番。
當時歐陸的反法聯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反法就是文明世界最大的政治正確,美國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在資敵,是站在“文明世界”的對立面。
而且當時拿破侖在搞大陸封鎖政策,嚴厲抵制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進入歐陸。而美國商品卻不在抵制之列。所以美國就像今天中美貿易戰下的某些國家一樣做起了了兩頭通吃轉口貿易。
可以說,站隊拿破侖讓當時的美國人嘗盡了甜頭!可老話說得好,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的。
1812年,拿破侖東征俄羅斯,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莫斯科,法蘭西帝國的威勢達到了頂峰。
如果沒有開上帝視角,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俄羅斯即將滅亡,歐洲大陸不久后就會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而與歐洲隔海相望的英倫三島將自身難保。
基于這個判斷,美國人也決定賭一把大的。既然英國人時日無多了,那我這個大孝子索性委屈一點,勉為其難繼承老父親在北美大陸的殖民地吧!
所以在拿破侖東征的同一時間,美國人也對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發起了進攻。
可美國人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半年,拿皇就折戟莫斯科,法蘭西帝國的大好形勢突然急轉直下。
轉過年來,英國人也終于抽出手來收拾這個逆子。在英加聯軍的反攻下。美軍一潰千里,首都華盛頓被攻陷,然后就發生了著名的火燒白宮事件。這次幾乎亡國的戰爭,也被美國人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
由于年代久遠,現在研究美國史的人都低估了這件事對美國的意義。正是從這之后,美國人才明白了華盛頓那句話的含金量,從此開始矢志不渝地堅定地走孤立主義路線,堅決不跟歐洲的大國爭霸攪和在一起。
也正因如此,美國才能不受外界干擾,在美洲低調發育了上百年。否則其發展歷程很有可能會被外力打斷或者扭曲。
二、經營太平洋
但是,我們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美國奉行孤立主義,目的是遠離歐洲紛爭。遠離歐洲的原因是歐洲太強大,打個噴嚏都能讓當時尚且弱小的美國傷風感冒。
這也就意味著,孤立主義不包括那些美國惹得起的歐洲國家,以及歐洲勢力波及不到的地區。前者主要指歐洲的破落戶西班牙跟葡萄牙,當時南北美洲的殖民地主要都集中在他們手上,因此美國為了向美洲擴展勢力,在1820年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門羅主義,絲毫不顧及什么歐洲不歐洲的。后者主要是指太平洋地區,今天環太平洋是世界經濟引擎,但當年這里多是鳥不拉屎的不毛之地。
那時候世界貿易的樞紐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霸主英國對這兩個地方嚴防死守,卻疏忽了對太平洋的經營。而這也就讓美國有了可乘之機。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為標志,美國已經打通了太平洋航線,將勢力擴展到了日本列島。
黑船事件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突然崛起,讓美國原先在太平洋地區板上釘釘的霸權地位產生了動搖。從此美日圍繞太平洋的主導權,進行了70多年的明爭暗斗,珍珠港事件只是一次總爆發罷了。
然而,得益于當時太平洋地區沒有太大的戰略價值,所以這塊不毛之地也很難成為戰爭策源地。這使得日本的矛頭始終對準深具戰略價值的中國地區,讓美國人有了隔岸觀火的資本。
總而言之,美國的孤立主義只是代表他不會去碰那些歐洲列強利益錯綜復雜的地區。但對美洲地區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從始至終都是銳意進取,慘淡經營的。如果日本真的威脅到了美國,美國打它是沒有絲毫心理負擔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美國人做了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在時隔百年之后,他們再次攪和進了歐洲列強的戰爭之中。
戰后,歐洲被打成一片廢墟,列強元氣大傷,美國卻賺得盆滿缽滿,還成了歐洲最大的債主。
巴黎和會上,威爾遜躊躇滿志地帶著十四點建議去指點江山,那架勢仿佛英國的霸權已經已經傳到了美國手上似的。
結果毫不意外地被歐洲那幫老油條耍的灰頭土臉,十四點建議徹底淪為空談。
正是因為這件事,美國孤立主義再次卷土重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還是太祖爺說得對,咱們要離歐洲那幫禍害遠遠的
威爾遜
不過還是那句話,孤立主義是不包括太平洋地區的。巴黎和會上列強確立了凡爾賽體系,但這個體系是殘缺不全的。至少它不包括太平洋地區。在這一畝三分地,老美不點頭,誰來都不好使。
為了給凡爾賽體系打補丁,列強又在1921年召開華盛頓會議,商討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劃分。因此歷史書上一般將一戰后的國家體系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你看,只要事關太平洋利益,美國可是一點都不孤立的。
華盛頓會議
三、似曾相識的劇本
在日本這個問題上,美國同樣如此。鴉片戰爭之后,列強在中國形成了一種“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格局,任何一家列強想要破壞這種格局都要遭受反制。
1937年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本質上就是在挑戰這種秩序,作為利益相關方美國本應制止,但羅斯福政府卻大開方便之門,給日本出售石油、鋼鐵、橡膠、糧食等戰略物資,可以說沒有美國的縱容,日本是打不了這場戰爭的。
美國如此做,目的自然是要借日本的手沖擊歐洲列強在中國的殖民體系,然后在適當的時機給日本斷糧,逼迫他們把吃下去的全都吐出來。
眾所周知,發生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是日本從戰略進攻到戰略相持的轉折點。10月25日,會戰以日方勝利結束,日本的威勢達到頂點。可僅僅一天之后,美國國務院就開始出臺對日制裁措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器材。此后三年,美國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收緊日本人脖子上的絞索。
那么請問,這時候美國的孤立主義上哪去了?他們為什么不阻止羅斯福政府?
到了1941年中旬,日本國庫黃金已經見底,而美國的貿易制裁卻日甚一日。日本跟美國的關系開始緊張了,山本五十六在8月份已經提出襲擊珍珠港的構想了。真正促使日本人放手一搏的,是希特勒。當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僅僅3個月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如果我們不開上帝視角,以當時人的眼光來看,蘇聯這不是即將滅亡的節奏嗎?當時認為蘇聯要完蛋的人可不是少數,其中就包括美國人。
羅斯福在過去幾年一直優哉游哉地坐山觀虎斗,可莫斯科一被圍,他立馬就坐不住了。因為德軍一旦拿下莫斯科 ,就可以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帶著蘇聯的資源過來跟日本會師了,到時候日本還用看美國臉色嗎?
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就著急忙慌地給日下達外交照會,要求日本政府:必須從印度支那及整個中國撤軍,必須承認蔣介石政府,并聲明放棄在中國內地所有的治外法權。
您哪,終于是圖窮匕見了!
此時的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呢?日本人預計:轟炸珍珠港能讓美國半年內不能卷土重來,他們可以趁著這個時間攻略東南亞掠取戰爭資源。當然了,他們也知道東南亞的資源不足以匹敵美國。
但沒關系,日本最大的倚仗不是東南亞,而是半年后納粹能攻破莫斯科前來跟他會師。
說白了吧!日本拿了美國人在1812年時的劇本。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把戰爭的成敗,寄托在萬里之外的莫斯科戰役上面,結果無論是拿破侖,還是希特勒,都讓他們失望了。
文史君說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日本不去偷襲珍珠港,孤立主義會制止羅斯福參加二戰。實際上大錯特錯,莫斯科被圍不到一個月,美國就違背祖訓,跟蘇聯簽訂了租借法案,又一次在歐戰中站隊了。那時候孤立主義者可沒有阻止羅斯福援助蘇聯呢。至于珍珠港事件確實是一個意外,美國當時還有很多牌可以打,遠沒有到非要參戰的的地步。他們打的主意應該是像一戰的時候那樣,等列強斗得兩敗俱傷時再下場收尾。但日本人那一炸,迫使他們不得不在中場入局。可無論有沒有這一炸,二戰的結局都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參考文獻
王立新:《躊躇的霸權:美國崛起后的身份困惑與秩序追求(1913~1945)》,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英]伊恩·克肖著,顧劍譯者:《命運攸關的抉擇:1940-1941年間改變世界的十個決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
道格拉斯·歐文著,余江等譯:《貿易的沖突:美國貿易政策200年》,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