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當前很多家電廠商完全不能理解,甚至無法認同。但是,事實很簡單、邏輯很清晰,下一階段對于眾多廠商來說,市場經營和搶奪的必選項就是“得漲價了”。這是“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和機會。
何聲撰寫
進入4月以來,在一線市場上,眾多家電頭部企業的價格激戰正酣,特別是頭部空調企業的主銷產品,價格戰已經打到千元左右,讓整個產業和市場陷入一片寂靜和震驚之中。
此時此刻,為什么家電圈卻要拋出一個“南轅北轍”的話題:漲價?不是開玩笑吧?眾多家電人最為常見的邏輯,就是:連降價都賣不動貨了,為什么還要搞漲價?難道只是為了炒作一輪眼球,刺激消費者提前購買和消費?或者一些家電企業實在沒辦法出貨了,炒作漲價逼著渠道商家提前打款多提貨?
在市場下行、消費低迷,以及出貨不暢的通道下,相信一大批家電廠商,是不敢,更不可能漲價的,這是當前的市場現狀和廠商經營挑戰。但是,這并不代表,接下來的市場一成不變,競爭仍然是惡性的卷低價格,家電圈認為,產業的拐點很快就會出現,相關廠商一定要有信心。
對此,家電圈認為,有兩個事實需要搞清楚:一是,對于當前所有家電廠商的發展和經營,最核心的命題和任務是“活下去”,而不是“拼低價”。因為,虧本賺吆喝,對于很多家電廠商來說,很容易出現“活路、新路還沒有找到”,以及“機會和拐點還沒有等來”,企業就因為資金鏈問題而中途倒下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二是,無論是外部的經濟環境,還是內部的消費環境,以及難以把握的銅等原材料產品價格波動,這些對于家電廠商來說,都是不可預料、不可把握,更不可控制。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繼續立足國內大市場、瞄準熟悉的家電賽道和用戶,展開新一輪的持續性深耕和拓展。國內市場一定是基本盤,國內市場一直處在動態變化中,國內家電市場的消費基本盤沒有改變。
目前,困擾或者影響家電廠商在一線經營和搶奪的最大阻力,就是層出不窮的價格戰,以及持續不斷的拼低價內卷式競爭。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廠商都被卷入其中,但是幾乎所有廠商都不愿意參與內卷,不愿意虧本出貨。
現實的尷尬卻是:大部分廠商都認為,不參與內卷,就會面臨被主流市場淘汰出局的尷尬和風險。所以,很多廠商寧愿硬著頭皮去內卷,虧損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也不敢輕易逃離內卷,去闖出一條新路來。
正所謂“物極必反”。一旦家電市場的內卷式競爭,以及拼低價持續上演,而且愈演愈烈,呈現從紅海向血海大戰的沖殺,讓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商家們都賺不到錢,甚至讓頭部企業都只能選擇以戰略性虧損來戰斗,這必然會引發一輪市場和產業快速迎來拐點和轉機。
那就是大多數廠商不再選擇降價,或者低價去內卷了,而是回歸產業和搶奪的主角“用戶需求”,通過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以及更好的體驗,去贏得用戶的信任。這就是另外的一個趨勢,那就是當低價都無法贏得用戶時,大家就會選擇自己最為擅長,以及用戶最為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贏得發展和競爭的主動權。
當前,不只是家電產業的相關廠商,在殘酷的內卷式競爭中面臨拐點。家電圈注意到,今年以來,在國家產業政策層面,已經對內卷式競爭,以及低于成本拼低價戰,展開一輪積極主動的引導、扭轉和整治。
一是,聚焦“內卷式競爭”這一違背經濟運行規律,低質量、同質化的過度無序競爭。中央層面去年開始關注,并首次提出防止內卷式競爭,到今年則表態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可以說,態度步步升級,從防止到整治,已經是非常明確的信號了,相關廠商不能再去惡斗了。
二是,聚焦“拼低價”競爭這一人人喊打的商業手段,今年以來中辦及國辦已經陸續發文,明確提出要防止經營者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開展惡性競爭。同時還要對市場上低于成本價格的競爭,采取事前引導預防和事中事后監管策略。也就是說要多管齊下整治低價格。
可以說,接下來擺在眾多家電廠商面前的出路,或者道路,已經非常明確:做好產品,服務好用戶,解決用戶的痛點之際,還要創造用戶的價值。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