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開屏新聞】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打球成本越來越高了”“快要打不起了”……最近,類似的話成為許多羽毛球愛好者常掛在嘴邊的內容。據了解,近年來,隨著“羽毛球”運動持續升溫,加之鵝鴨出欄量降低導致原材料緊缺,羽毛球的價格持續上漲,給眾多球友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
4月9日,開屏新聞記者采訪了3位球齡不同的羽毛球愛好者,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和應對漲價的方法。
囤貨對沖漲價
未雨綢繆下的“甜蜜負擔”
面對漲價,不少愛好者選擇囤積羽毛球。在昆明工作的湯先生和幾位球搭子保持著相當高的打球頻率。“我們基本上每周打3次以上,(羽毛球)消耗量挺大的。”湯先生說道。
他以常用的“金黃1號”為例算了一筆賬:“‘金黃一號’去年在電商平臺上大概80元一桶,現在優惠后的價格基本都要120多元,甚至140元。”品質更好、更耐打的“紅超”,價格也隨之高漲,湯先生說:“去年‘紅超’大概140多元一桶,現在要190元一桶。”
“漲得太多了!”昆明學院研究生趙卓文感慨道。趙卓文打了6年的羽毛球,還多次參加比賽,有時會兼職教球,因此對價格變化較為敏感。“兩三年前,我們買一桶性價比較高的球在70到80元。現在同樣的球沒有150元根本拿不下來。”趙卓文說,價格幾乎翻了一番,讓他和身邊的球友、學生們普遍感到“打不起球了”。昆明地處高原,對球速有特定要求,趙卓文常用的快球速羽毛球,在線上渠道一球難求,需要到本地實體店尋找,但線下購買不僅需要提前訂貨,還面臨經常缺貨的情況,這無疑加大了趙卓文和身邊朋友用球的成本和難度。
記者計算發現:
以湯先生為例,每周消耗2桶“金黃1號”,以現價120元一桶計算,月均用球支出約960元,較去年同期的640元(80元一桶)增加了320元,上漲50%;若使用“紅超”,月支出更高達1520元(190元一桶×8桶)。
像趙卓文這樣的較為專業的選手,每周需3桶球,按150元一桶計算,月支出約1800元,較兩年前70元一桶時的840元,上漲114%。
為應對漲價,湯先生和他的球友們采取了囤貨的策略。“我們資深球友在漲價前都會提前收到消息……”湯先生透露,他們會密切關注廠家發布的漲價通知,并利用各種渠道,如電商平臺的團購優惠大量購入。目前,湯先生和另外三位搭子手里囤積了40桶羽毛球。“差不多能打40周。”此外,湯先生和球友還會互相分享電商平臺的特價信息,準備隨時采購補充庫存。囤貨是他們應對價格持續上漲的“續命”手段,這也意味著一筆不小的預先投入。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像湯先生一樣選擇大量囤貨。趙卓文就表示,自己手上并沒有囤球,作為教練,羽毛球消耗量大,囤貨的資金壓力和倉儲壓力都很大。他無奈地表示:“我們每半個月、一個月去買球,都是一個新的價格。”
用球“精打細算”
耐打性與保養技巧成關鍵
除了囤貨,調整用球策略、尋求更高性價比的打球方式,是球迷的另一項應對措施。
湯先生和他的球友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更經濟的用球方法。“雖然高端球‘紅超’單價高,但其耐打性更好。‘紅超’基本上一個小時用2個就夠了。”湯先生接著說,“‘金黃1號’一小時要用到3至4個。細算下來,‘紅超’的性價比高點。”因此,他們會根據打球的強度和場合,將品質好的球和普通的球混用。此外,他們還會將破損不是很嚴重的球留存下來,用于要求不高的練習環節,最大限度地延長每個球的使用壽命。
業余愛好者韓女士雖然打球頻率不高,但也感受到了價格上漲的壓力。她通常選擇在網上購買價格適中的羽毛球,如維克多的5號或6號球。雖然購買頻率低,但隨著羽毛球的價格上漲,她也學會了一些延長羽毛球使用壽命的“小竅門”:“用蒸汽蒸一下,球會更耐打。”此外,她還表示,“羽毛球要避免暴曬,否則球會變脆。”這些方法簡單,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羽毛球消耗速度,對于打球強度不高的娛樂型玩家來說,效果尤為顯著。
(以上方法為受訪者提供,僅供參考)
場館費用相對穩定
沒有因為羽毛球漲價而漲價
與羽毛球價格“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羽毛球場館的租賃費用在過去幾年中保持了相對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球友的運動成本。
湯先生常去的場館價格會根據時段、季節及空調配備情況浮動,例如無空調場地白天30元/小時,晚上50元/小時;夏季帶空調的場地則更貴,晚間甚至可達80元/小時。他用價格不穩定來形容自己常去的場館,但與羽毛球價格的漲幅相比,已經屬于較為穩定。為了降低羽毛球漲價帶來的打球成本,湯先生和球友會利用價格更低的白天時段打球,這降低了運動成本。“三四個人分攤費用,平攤下來,每人也就十幾元錢。”湯先生介紹。
趙卓文所在的昆明學院,場館對本校學生收費10元/小時,校外人員25元/小時。他表示,校外商業場館價格一般在40元/小時以上,漲了5塊錢,與羽毛球價格動輒50%,甚至翻倍的漲幅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還指出,大學場館福利待遇更好,而私人場館服務參差不齊,因此,他大多數時間都選擇在校內打球。
而韓女士因為打球地點不固定,對不同場館的價格更有體會。“我之前去的是30元/小時,最近去的一個地方70元/小時。”她發現,即使是價格較高的場館,也往往有降低成本的途徑:“如果加入他們的群,和群里面的教練按課程打,就是35/小時。”她總結自己輾轉多家場館的經驗:“整體體驗下來,羽毛球場館的配套設施都差不多,有的球場新一些,場館大一些,價格也就高一些。”在打球的這5年里,場館價格都很穩定,倒也沒有因為羽毛球漲價而漲價。
漲價聲中的羽毛球熱
新玩家不斷涌入,魅力不減
盡管羽毛球及其相關消費水漲船高,湯先生也承認高昂的裝備投入和時間成本都讓這項愛好顯得“不接地氣”,但羽毛球運動的整體熱度似乎并未因此降溫,反而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趙卓文對此有直觀感受,“現在學羽毛球的學生變多了。”他觀察到6—10歲的青少年學員顯著增多。“現在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愛好。羽毛球本身也好玩、容易上手、戶內戶外都能打,比其他項目方便。”他教的學生中,還有在專業比賽中獲得過冠軍的。湯先生也提到,“雖然有人因為漲價退出,但還有很多新手涌入,整體上比退出的多。”盡管新玩家對球的品質要求不高,使用的也是價格相對低廉的低端球,但他們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中低端市場,也維持了球館的人氣。
開屏新聞記者 藍灝 文 受訪者供圖
一審 高偉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何丹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