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換過六任妻子,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和空姐繆某的狗血劇情。
2011年,郎教授和空姐繆某在上海外灘喝咖啡舊情復燃時,估計沒想到這場"第二春"會演變成中國最出圈的民事官司。他給小三買的兩套浦東豪宅,后來成了經濟學課堂里講"法律套利"的活教材。
這老哥的騷操作堪稱教科書。發現被綠后,他先走常規套路起訴要房,結果被繆某甩出"自愿贈與"證據打臉。眼看要輸,郎教授突然切回學術模式,轉身拉來第六任妻子當隊友,搬出《婚姻法》主張"夫妻共同財產單方贈與無效"。這招釜底抽薪直接把空姐到嘴的豪宅吐了出來,吃瓜群眾這才發現,原來《民法典》還能這么玩。
但教授顯然沒解氣。他亮出更狠的殺招:當初給繆某注冊的皮包公司,簽過一份2000萬的"古董采購"陰陽合同,轉頭就用這個從銀行套了900萬貸款。法庭上他理直氣壯:"錢給了公司卻沒收到貨,要么還錢要么交古董!"這套"合同閉環"設計,讓法官都忍不住多看兩眼卷宗,能把上市公司掏空術用在男女關系上,屬實是降維打擊。
最絕的是資金騰挪術。眼看貸款到期,他讓兒子公司的錢"過橋"還貸,再讓銀行續貸填坑。結果轉賬記錄沒寫備注,反被繆某抓住把柄告"不當得利"。這場持續六年的拉鋸戰,把消費貸、過橋資金、法人掛名這些金融把戲全遛了個遍,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看《華爾街之狼》番外篇。
官司打到2019年,教授雖然要回房款卻背了900萬債務,空姐落得人財兩空。吃瓜網友戲稱這是"頂級PUA對決",法律圈卻默默記下這個經典案例,原來《合同法》第52條還能用來追討包養費。
這場鬧劇最諷刺的,是當學術精英撕下斯文面具,玩起法律游戲比誰都狠。就像網友說的:"郎咸平上課教你怎么防資本家,下課親自演示怎么當資本家。"
現在年輕人看郎咸平,就跟看古董似的。有次在大學講座,00后學生直接問:"您怎么看自己被叫財經界的鳳姐?"老爺子扶了扶眼鏡說:"至少我們都靠本事吃飯。"這話把我聽樂了,現在想想還真有點道理。你去翻他抖音賬號,六十萬粉絲天天蹲他講"比特幣騙局",結果彈幕里都在刷他三年前吹區塊鏈的錄屏,跟看連續劇似的。
他那套"郎式經濟學"現在也不靈了。新書《新經濟顛覆論》剛上市就被網友扒皮,說里邊的案例都是十年前的老黃歷。豆瓣上有個熱評特損:"建議改名叫《老郎講老梗》"。不過你說人家沒市場吧,直播間里照樣有人刷火箭求連麥,跟當年電視時代一脈相承。
說到底,郎咸平就像面照妖鏡,照出這個時代的各種擰巴。知識人要流量就得娛樂化,想賺錢就得商業化,可底線到底在哪?
你看他現在抖音上教人理財,背景音樂用的都是《野狼disco》,這畫風跟當年在沃頓寫論文的學霸簡直判若兩人。
說到底,這個老頭折騰二十年,從學術神壇到娛樂泥潭,從預言大師到翻車達人,活脫脫演了場經濟學家的魔幻現實主義大戲。
你說他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
要我說,人家心里門兒清。在這個短視頻都能賣課的年代,能把經濟學玩成連續劇還能持續變現,這不比發十篇核心期刊厲害?只是苦了那些真信他"暴富秘籍"的老百姓,跟風買了空氣幣的,現在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所以啊,看郎咸平看個熱鬧就行,千萬別當真。這年頭連諾貝爾獎得主都直播帶貨了,誰還分得清什么是知識什么是娛樂?要我說,能在錢眼里翻跟頭二十年還沒暈,也算種本事。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