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多以運動戰殲敵,而隨著戰爭進程的加速,到1947年后攻堅戰就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到1947年秋季時,晉察冀我軍取得了石家莊戰役的勝利;這是我軍自戰略進攻以來攻克的第一個較大城市,也使得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同時也使得華北野戰部隊得到了極大鍛煉,并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來補充自己。
而回顧石家莊戰役的過程,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當時國民黨軍駐守石家莊的部隊本來就已經是孤立的狀態了,其與保定和太原的陸地聯系都已中斷,主要靠空運來保持。
在這種孤立的狀態下,石家莊的守軍只有一個兩師制的第3軍,此外就是地方保安團隊了。
按理說它的這個守軍兵力并不算多,但在石家莊戰役前夕,國民黨軍卻命令該軍軍長羅歷戎親率一個加強師北上保定,由此不僅為晉察冀我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創造機會,也為隨后的解放石家莊之戰創造了很好的戰機。
那么在1947年的10月,石家莊的第3軍為何會有這種分兵舉動呢?
第3軍是抗日戰爭中為胡宗南部中央軍化的部隊,抗戰中后期主要在西北地區;抗戰勝利后作為胡部插入華北的主力之一駐防于石家莊。
該軍為兩師制軍,轄有第7師和第32師,每個師轄3個步兵團,全軍本身有6個步兵團的兵力。
另外在石家莊地區,還有之前國民黨收編偽軍和地方武裝編成的保安第5團、第9團、第10團,以及所轄縣區的保安、保警隊和特務機關。
以有戰斗力的正規團(6個)和保安團(3個)計,總計是9個團。
到1947年4月,晉察冀我軍發起正太戰役,羅歷戎的第7師第19團遭受重大損失,還生擒了第7師副師長劉海東。
羅歷戎害怕石家莊遭受攻擊,所以向“保定綏署”請求以一個師的兵力南援,結果空運而來的不是一個師,而是一個團,番號是第16軍第22師第66團。
第16軍也是胡宗南系統的,所以羅歷戎指揮起來倒也沒啥壓力,而且被殲的第19團建制后續也得到了恢復。
因為當時我軍并未直接進攻石家莊,所以羅歷戎麾下就有了7個正規團,外加3個保安團,總計10個團的戰斗力量,再加上地方保安隊的話,總兵力大約有35000人左右。
以這個兵力數外加國民黨軍在日偽軍工事基礎上的強化(6000個碉堡,加三道防線),再加上鐵甲列車、坦克、裝甲車、山野炮兵的加強,想要強攻石家莊的話確實也不好打。
不過1947年東北我軍發起秋季攻勢后,東北方面的國民黨軍自覺難以招架,所以老蔣從華北調兵增援;其中傅作義系調兵3個師,中央軍系調兵3個師。
調兵之后,華北方面感到兵力不足,因此“北平行轅”的李宗仁發電請求將在石家莊的第16軍第66團空運歸還建制。
結果陳誠認為石家莊守軍有10個團的兵力,認為兵力太浪費了,而且因為供給石城守軍全部要靠空運,會加大空軍方面的壓力,所以覺得李宗仁要求的只抽一個團不夠,而是要第3軍再出一個師北上,老蔣批準了陳誠的方案。
而在第3軍軍長羅歷戎的回憶文章中,正式的軍令是在幾天后的華北軍事會議上下達的。
當時老蔣詢問了石家莊的防御情況,然后令羅歷戎抽一個師到保定加強機動部隊,李文則補充說第66團也應一同調來。
老蔣又問,北調部隊該由誰統率?羅歷戎自覺石家莊難以固守,所以稱由其親率北上。
結果晉察冀野戰軍偵知這個情況后,決定以主力先殲滅該部,這就是一舉殲滅第3軍軍部外加4個團共計13000余人的清風店戰役。
此戰的殲敵數雖然不算多,但卻是華北戰場當時少有的對敵師以上正規部隊的殲滅戰。
而且此戰使得石家莊的原守軍兵力被一分為二,尤其是主力軍調走一大半,從而使得解放石家莊的決策提前,也減輕了石家莊戰役的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