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根據《2024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共有263個,完成旅客吞吐量14.6億人次,同比增長15.9%,超過2019年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國際航線完成旅客吞吐量接近1億人次(9927.9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09.8%,恢復到2019年的71.2%。
旅客吞吐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開放程度、活躍程度的重要標志。共有40個運輸機場超過1000萬人次,新增2個(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無錫碩放機場),占全部境內運輸機場旅客吞吐量的83.4%,同比上升2.1 個百分點。
從地區分布來看,華東28.9%,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南23.9%,西南17.6%,分別下降0.4 個、0.6個百分點;華北13.8%,提高0.5個百分點;東北6.4%,與上年持平;西北6.1%,下降0.2個百分點;新疆3.3%,提高0.1個百分點。
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4717.3萬人次,同比增長13.0%。成都/天府、重慶/江北躋身全國前十,前者首次突破5000萬人次,后者是中西部地區首個、全國第三個擁有四條跑道且同時運行的機場。
去年12月26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正式投用,今年4月9日T3B航站樓正式投用,至此形成了“3座航站樓+1座衛星廳+4條跑道”的運行格局,可滿足終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運行保障需要。
京津冀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5056.7萬人次,同比增長22.5%。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全國第三大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6700萬人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排名上升5位,至全國第六。
長三角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8776.2 萬人次,同比增長19.5%。上海機場去年實現營收123.69億元,凈利潤19.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7%和107.05%。兩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24億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自1999年啟用以來首次成為中國客流量第一機場。
長三角地區目前共有24座民航機場,其中有8個千萬級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除了上海浦東、上海虹橋,還有杭州蕭山、南京祿口、寧波櫟社、溫州龍灣、合肥新橋、無錫碩放。值得注意的是,在長三角地區,蘇州經濟規模雖然名列前茅,卻一直沒有自己的機場。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5501.8萬人次,同比增長18.3%。全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6000萬人次的運輸機場有4個,廣東占據2席,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位居第二,去年旅客吞吐量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0.9%至7636.5萬人次。今年1月23日,第四跑道正式啟用,由此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的四跑道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計劃今年竣工,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可滿足1.2億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萬人次,單日/單月客流量、單日航班量等各項指標接連創下新高。長36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今年將正式建成,能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