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擁有“影視歌三棲巨星”稱號、被譽為“跨界教科書的”謝霆鋒,默默把一根烤腸賣出了15億年銷。
或許你都想不到,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港風男神,用一根根烤腸,在預制食品的江湖劈開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黃金賽道。
謝霆鋒的烤腸帝國:電影人的賭性
謝霆鋒的副業版圖遠比外界想象的龐大,許多人都沒想到這個曾紅極一時的少年偶像有如此的經商頭腦,當人們還在贊嘆他演技爐火純青的時候,他早就另一個手抓上了跨界從商的路......
2003年,23歲的他便成立特效公司"PO朝霆",巔峰時期占據香港廣告后期制作的半壁江山;2014年,他創辦鋒味控股,推出《十二道鋒味》IP,將美食內容轉化為商業價值。
而真正讓他"出圈"的,就是在2019年上線的鋒味派烤腸。
圖源:網絡
謝霆鋒這張帥臉,再加上他從不懈怠在網上直播煎烤腸,油滋滋冒泡的畫面配上“米其林級品控”的廣告詞,愣是把速凍食品的感覺搖身一變成“高檔美食”。有網友調侃這是吃烤腸吃出了情懷,吃完還上癮。
當時誰都沒想到,這個比街邊烤腸機賣貴了那么多的烤腸時隔多年居然能有這種“戰績”,看著烤腸不僅僅有過單場破千萬的紀錄,而且復購率居然還驚人地長期保持在35%以上。
有這種驚人的銷售額,肯定不只是因為謝霆鋒的明星光環,這其中的成功密碼早就從年紀輕輕的謝霆鋒身上能發掘出來。
渠道數據顯示其年銷破15億的軌跡:抖音主戰場貢獻近7億(蟬媽媽數據),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達4.7億,2.4萬家便利店年銷超2.8億,B端供應另增8000萬,構成完整的商業閉環。支撐高溢價的核心,正是《十二道鋒味》長達9年的IP蓄能。
節目中以“米其林標準”嚴選食材、反復調試菜品的場景,潛移默化地將“謝霆鋒=品質偏執狂”的認知植入觀眾心智——當觀眾看到直播間里他親自測試烤腸217次的紀錄片,購買決策便自然發生。
圖源:抖音
把鏡頭回到作為演員的他,大家就能發現在電影領域,他締造過太多“自虐式”名場面:
《新警察故事》從會展中心41層跳下,成為香港首位拒絕替身完成高危動作的演員;
為30秒打戲,跟隨巴西柔術冠軍特訓三個月,導致11處關節永久性損傷;為精準演繹拆彈專家,考取爆破工程專業證書.....
這種兢兢業業的態度,在他對食物的嚴格下也絲毫未曾松懈過。
這種“肉身試煉”的哲學,被完整復刻到食品賽道:見過研發人親自下場生吞300多根半成品只為了測烤腸腸衣的韌度嗎?見過為了保證口感和味道去找最佳煙熏木料,帶團隊在貴州山區連燒47種果木的人嗎? 見過就算是直播也親自炭火烤腸,不顧被火星灼傷的人嗎?
網友說:“我從來沒見過那么親力親為的明星,貴也讓我們消費者看到了貴的道理,而不是讓消費者當冤大頭,這樣我樂意回購呀!”
“觀眾能嘗出屏幕里的誠意”,這句他在電影路演時的口頭禪,如今被印在鋒味派質檢手冊扉頁,當同行用明星光環給產品鍍金時,他選擇用電影級的“NG重拍”機制對待生產線......
2022年某批次烤腸因運輸溫度超標0.5℃被全線召回,直接損失超800萬,自從建中央廚房以后,謝霆鋒一直保持采用米其林餐廳同源供應商,把食品工業化做到米其林標準,大家在產品介紹上看到的,就是他一直用心在做到的。
可是在謝霆鋒的商業基因里,始終流淌著電影人的賭性,2003年抵押房產創辦PO朝霆時,香港影視正遭遇寒冬;2014年押注《鋒味》IP時,明星美食綜藝還被視作玩票。
這種“逆勢押注”的膽魄,在烤腸賽道展現得更極致——當所有速食品牌都在卷價格時,他反將產品單價拉高30%,賭消費者愿為“米其林級烤腸”買單。
他在用心“賭”,賭消費者能看得見他的兢兢業業,就像他對電影事業那樣的態度,最后還是迎來了屬于他的喝彩和成功。
明星們的高階玩法
流量下的副業時代
明星跨界經商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能將副業做成主業的卻鳳毛麟角。范冰冰的美容儀品牌FanBeauty,2022年營收突破8億; 早期明星開店多停留在"站臺引流",如任泉的蜀地辣子魚、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本質上是粉絲經濟變現。 要知道有的明星不服輸,國內把她封殺得滴水不漏,那就轉戰海外市場繼續吃起了原始積攢流量的老本,國際巨星范冰冰就是其一。 2018年稅務風波后,范冰冰被娛樂圈“封殺”,從巔峰跌落谷底。她并沒有銷聲匿跡,而是迅速調整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在流量可以變現為金錢的時代,范冰冰當然沒有放過這個人盡皆知的關鍵點,她確實也靠著原來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影響力,讓2019年雙11的Fan Beauty Diary 1小時內成交額高達4000萬元……直到2023年Fan Beauty Diary 的GMV更是飆升至11億元。 但反觀楊穎的奶茶店、薛之謙的上上謙,就算開始嘗試將藝人特質與產品結合,但品控短板明顯,能真正做出成績的明星都在千方百計地讓消費者不把自己當明星.....簡而言之,就是“去明星化”。 范冰冰持有FanBeauty 68%股份,親自參與60余項專利研發;林依輪為辣醬配方閉關三個月,跑遍川渝200多家作坊;更別說謝霆鋒的鋒味實驗室里,烤腸要經過217次口味測試。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消費者的火眼金睛,大家都漸漸不再愿意為了只有流量沒有保障的事物買單。當流量只能是錦上添花的時候,如果不下功夫經營,最終也只會曇花一現。 就像投資界名言:"靠運氣賺的錢,最終會靠實力虧掉。" 褪去光環后的商業本質 所有捷徑都是最遠的路 2022年, 多數明星選擇"品牌授權"模式,收取數萬元加盟費卻不參與運營,某明星奶茶店被曝加盟商使用過期原料時,總部回應"不影響明星形象";當消費者發現明星根本不試吃自家產品,反噬會比追捧來得更猛烈。 在國內很多人都會沖著明星代言而去購買產品,就好像有種“明星能為品牌做擔保”的信任感,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很多明星不接代言,也是害怕品牌方質量不過關靠著自己的人氣欺騙消費者。 巔峰時期陳赫站臺的門店日流水超15萬,而閉店時加盟商舉著"陳赫還我血汗錢"的橫幅。當信任透支,品控失控的時候,某些流量大手一揮逃避現實,留下一堆爛攤子供消費者和投資商頭痛的時候,已經是一場商業欺騙。 反觀賢合莊暴雷時,謝霆鋒卻在鋒味派遭遇食安謠言的第一時間,帶著全套質檢報告沖進直播間生啃烤腸。正如他所說:“觀眾買票進場,就要對得起他們的座位;消費者打開包裝袋,就要對得起他們的胃。” 當消費者拿出明星的流量跟品牌價值不能相提并論的價值觀念時,真正留下的會是那些把名字刻進產品基因里的人,就像謝霆鋒在鋒味實驗室說的:"如果有一天我不紅了,這些烤腸還能不能賣?這才是我在乎的。" 從被威亞吊在半空的動作演員,到凌晨三點巡查冷庫的品牌創始人,謝霆鋒始終在踐行一個古老而樸素的真理:所有需要入口的東西——無論是震撼眼球的電影,還是征服味蕾的烤腸——本質上都是對生命的承諾。 在這個消費者越來越聰明的時代,明星光環終會褪色,但商業的本質永遠不變。 圖源:長江云新聞 這場明星商業突圍賽的終點,或許正如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所言:"真正的品牌,是當它的創始人消失后,依然能活下去的信仰。" 不管是什么事業,始終可以信奉的生存哲學也只有用心,只有用心才是對抗流量泡沫的真正的武器。 謝霆鋒不僅是優秀的演員,抖音短視頻中,他系著圍裙烤腸的畫面,更是一位"匠人",他早就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可有些人只能看見表象卻不選擇深耕,跨界并不容易,建立信任的起點也并不低。 大家對此次事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踴躍探討一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