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突然出現戲劇性轉折,宣布對部分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并將這些國家的關稅大幅降至10%,同時卻把對華關稅進一步提升至125%。
就在一周前,特朗普還高調宣布對多國加征"對等關稅",并將4月2日稱為"解放日",聲稱這是美國"經濟獨立的開始"。然而,短短幾天后,這場"關稅大戰"就演變成"暫停戰",美國媒體NBC諷刺稱:"‘解放日’剛剛讓位于‘投降日’。"
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超過75個國家主動聯系美國,就貿易相關議題尋求談判,且在其強烈建議下未對美國進行報復,基于此,他批準了這一暫緩措施。但真實原因恐怕沒這么簡單。此前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棒”,全球市場哀鴻遍野,美國自身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國國債市場接連遭遇拋售,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4.5%,國債作為金融市場穩定器,如此劇烈波動,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極度擔憂。美國股市同樣暴跌,投資者信心遭受重創。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壓力下,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激進的關稅策略。
特朗普自稱"靈活",但市場更擔心的是"隨意"。4月7日,白宮剛否認"暫停關稅"傳聞,兩天后政策就180度大轉彎。這種"朝令夕改"的風格,讓企業和投資者難以制定長期計劃。
《經濟學人》尖銳指出:"特朗普只是按下了暫停鍵,而非停止鍵。90天后,他很可能再次揮舞關稅大棒。"這種"談判式關稅"策略,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脅迫——先極限施壓,再稍作讓步,迫使對手妥協。但長期來看,這種策略會削弱美國的政策公信力,甚至讓盟友逐漸疏遠。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宣布對多數國家"暫停關稅"的同時,卻將中國商品的關稅進一步提高至125%。這種"區別對待"表明,美國對華強硬立場并未改變,甚至可能借機加大對中國的施壓。
從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來看,特朗普此舉或有分化對手、各個擊破的考量。他試圖將全球國家分為“報復陣營”與“妥協陣營”,對那些未報復美國的國家給予暫時喘息之機,營造美國“寬容”的假象,借此拉攏更多國家站在美國一邊,構建對華關稅統一戰線。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毫不掩飾地表示,關稅戰是特朗普的戰略布局,目的是迫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犯錯,同時為美國與盟國達成貿易協議奠定基礎,以便聯合應對中國挑戰。
然而,特朗普這一如意算盤能否打響,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方面,其他國家并非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輕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各國在權衡與美國的關系時,也會充分考慮自身與中國龐大的經貿往來利益。例如,歐盟一些國家雖與美國存在同盟關系,但在經貿領域,中國是其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不會輕易為了迎合美國而犧牲與中國的合作機會。西班牙經濟部長就曾表示,全球各國可能會重新審視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并將中國視為重要戰略伙伴。
另一方面,中國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早已展現出堅定決心與強大韌性。面對美國不斷升級的關稅挑釁,中國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將對美商品加征關稅提高至84%,同時運用世貿組織規則起訴美國,把部分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和出口管制管控名單。這些舉措精準回擊美國,捍衛了自身合法權益。并且,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龐大的國內市場以及日益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絕非美國單方面關稅打壓所能撼動。
特朗普此次對部分國家暫停“對等關稅”,看似是戰術調整,實則難以改變其發動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全球經濟相互依存度極高,貿易戰沒有真正的贏家。美國若繼續執迷不悟,妄圖通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手段達成自身經濟政治目的,最終只會讓美國民眾承受更高物價,企業面臨更大經營困境,也會進一步破壞全球經濟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