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新浪財經
撰文 | 徐苑蕾
昨晚,絕味食品發布2024年報,這是自2017年上市以來最黯淡的一次“成績單”:全年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34.04%,扣非凈利潤更是腰斬。
更引人關注的是,絕味食品在2024年重金簽約頂流明星范丞丞作為品牌代言人,試圖以年輕化營銷破局,但高昂的廣告費用反而加劇了利潤下滑。與此同時,公司門店數量出現近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加盟商收入大幅萎縮,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甚至曝出員工健康證造假丑聞。
此外,絕味近年來在投資領域的激進擴張也遭遇滑鐵盧,近3年累計虧損近4億元。從市值600億縮水至不足百億,絕味食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1
銷售費用增23%,拖垮業績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57億元,同比下降13.84%,延續了上半年的下降趨勢;歸母凈利潤為2.27億元,同比下降34.04%,扣非歸母凈利潤2.03億元,同比下降49.39%。
尤其是第四季度,絕味食品的財務表現惡化程度明顯加劇,單季度營收為12.42億元,為全年四季度中最低水平,歸母凈虧損達2.11億元,直接拖累了全年業績。
鹵味行業增長整體放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根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和紅餐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鹵制品行業2018年—202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僅為6.42%,2023年市場規模約3180億元。
絕味食品的營收支柱就是鹵制食品。財報數據顯示,其鹵制食品銷售業務增長乏力,2024年營收為52.24億元,同比下降13.67%,營收占比為83.49%。
此外,縱向對比來看,如今絕味食品的盈利水平已較2021年9.81億元的峰值水平萎縮超過七成。盡管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營業成本從2023年的54.63億元同比下降20.43%至2024年的43.47億元,但是由于廣告宣傳費支出增加,2024年絕味食品的銷售費用從2023年的5.41億元同比增長23.31%至6.67億元,拖累了凈利潤的表現。
根據公開資料,2024年7月,絕味食品推動品牌升級,并正式宣布范丞丞成為品牌成立19年來的首位全球代言人。從絕味食品的角度看,范丞丞的年輕、潮流形象與其“敢辣,才絕味”的新品牌主張高度契合,有望幫助品牌進一步打入年輕消費市場。
此外,財報顯示,董事長戴文軍2024年稅前報酬總額為190.98萬元,而2023年稅前報酬總額167.65萬元,同比增加13.92%。
嘉世咨詢合伙人李應濤表示,“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對高鹽、高脂食品的擔憂日益增加,傳統鹵制品的健康形象受到挑戰。部分傳統鹵味產品口味多年來較為單一,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口味需求。外賣、預制菜等便捷食品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鹵味零食的消費場景。”
2
門店負增長,加盟收入下滑
絕味食品2024年的財務表現也反映出公司正面臨增長模式轉型的陣痛。過去多年,憑借加盟模式,絕味食品得以快速擴張,成為行業內首個“萬店品牌”。然而,當行業增長放緩、競爭加劇時,這種模式的脆弱性便暴露無遺。
2020年—2023年,公司年末門店數分別為12399家、13714家、15076家和15950家,每年凈增門店數保持在1000家以上。然而,2023年凈增長門店數量已降至874家。
2024年更是出現近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在年報中,絕味食品并無披露最新門店數據,不過根據中報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的門店數量為14969家,較2023年末減少了981家。此外,據窄門餐眼2024年12月13日更新數據,絕味鴨脖在營門店數為12397家,降幅進一步擴大。
在2023年年報中,絕味食品就曾指出,2024年公司將從過去以拓展份額為主轉向精耕細作,營銷團隊將推動門店和加盟商的結構調整,優化單店模型。然而,從2024年實際關店的規模來看,管理層對經營環境惡化的判斷或比原先估計得更為嚴峻。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絕味食品的加盟商管理業務收入為6122萬元,同比下降26.28%,集采業務收入為3.19億元,同比下降38.47%。
官方資料顯示,根據小標店、普標店和紅標店三種店型的不同,加盟一家絕味鴨脖預計投資額分別為6萬-8萬元、8萬-15萬元和15萬-25萬元,官方承諾的投資回報期約為14個月,對應年利潤為4.2萬元、7.2萬元和10.68萬元。
李應濤指出,經過多年擴張,絕味食品的門店網絡已覆蓋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核心商圈,新增門店的邊際效益持續遞減,甚至出現同品牌門店之間相互分流的情況。在市場飽和、行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加盟商的盈利壓力也在加大。
另一方面,管理問題也成為制約加盟體系健康發展的障礙。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發稿,絕味鴨脖的投訴量累計達925條,遠超行業其他品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反映出公司在萬店規模下的品控挑戰。這些管理問題不僅損害品牌形象,也直接影響門店的復購率和盈利能力。
2025年初,絕味食品更是被曝出門店員工健康證造假問題。據報道,四川某絕味鴨脖門店22名員工的健康證均系偽造,涉事門店負責人通過非法渠道批量辦理假證,甚至用于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該事件因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印章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其后,絕味食品方面回應稱,涉事門店為加盟商獨立運營,已停業整頓并啟動全國排查,但承認“暴露了加盟商管理不合規”問題。
3
投資失利?三年虧近4億
主營業務遭遇增長天花板,因此絕味食品也在努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然而卻事與愿違。
自2017年起,絕味食品便開始通過投資擴張業務版圖,試圖構建“美食生態圈”,并先后押注盛香亭、阿滿百香雞、帝煌烤鹵等品牌。根據新浪財經統計,僅2022年—2024年,絕味食品投資支出的現金就超過了50億元。
然而,部分投資項目卻表現不佳,2022年、2023年公司投資收益分別虧損9421.85萬元、1.16億元,成為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
2024年,公司明顯收縮投資戰線,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聚焦鹵味主業。財報顯示,2024年,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2.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62億元相比大幅改善。
不過盡管如此,2024年由于被投企業利潤波動影響,絕味食品的投資收益還是虧損了1.6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34.65%。這也意味著,2022—2024年公司累計投資收益虧損超過3.7億元。
作為休閑食品龍頭企業,絕味食品一度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公司股價曾于2021年2月觸及100.42元的歷史高點,市值超600億元。而截至4月9日收盤,其股價僅16.12元/股,市值僅剩97億元。去年6月,絕味食品董事長、總裁戴文軍曾因股價下跌問題致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絕味食品曾多次因為信息披露問題被監管部門“點名”。2023年8月,上交所就曾披露過絕味食品存在未披露關聯方共同投資、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門店營業款、加盟費、管理費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度的擔憂。
從市值600億到不足百億,絕味的壓力落在戴文軍頭上。今年3月中旬,絕味食品董事會完成換屆,57歲的創始人戴文軍成為唯一留任的原董事,與非獨立董事陳更組成核心管理層,其余5名老董事全部退出。新一屆董事會引入浙文互聯董事長唐穎等新面孔,被市場解讀為數字化戰略轉型的信號。
早在2022年,絕味食品曾提出2025年百億營收的目標,如今來看,其與這個目標正漸行漸遠。絕味食品的困境折射出鹵味行業整體面臨的轉型陣痛,在消費習慣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單純依賴門店擴張和明星營銷已難以為繼。如何平衡規模與品控、創新產品與健康趨勢、主業深耕與投資布局,將成為絕味破局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