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深藍財經
撰文 | 王鑫
激烈的商戰千篇一律,有趣的商戰萬里挑一。
電梯門開合間,如果見到一個電梯“擠”6個廣告,則可能是分眾傳媒和新潮傳媒在同場競技。
在梯媒這一垂直賽道,分眾傳媒是老大,新潮傳媒是老二,雙方已經打了12年。
前者誕生于2003年,創始人江南春在全球范圍首創電梯媒體,扎根寫字樓,用 “怕上火喝王老吉”“小餓小困喝香飄飄” 等廣告語陪伴著都市白領的通勤路。
后者進入梯媒是在2013年,由張繼學創辦,為了避開分眾鋒芒,在居民樓里深耕,用 “中國寶寶的第一口有機奶粉”“大衛拖把,更多人選擇” 貼近著社區家庭的生活。
直到2025年4月9日,分眾傳媒一紙公告打破了這種 “對壘”——擬83億元收購新潮傳媒100%股權,這場橫跨12年的 “電梯江湖” 雙雄會,終于迎來了新的篇章。
受消息刺激,分眾傳媒今日漲停,市值1037億元。
1
相愛相殺12年
小編第一次注意到新潮傳媒,是在2018年的成都。那時剛住進錦江區的小區,電梯里一塊屏幕循環播放著 “顧家床墊,每天早睡一小時” 的廣告。
后來才知道,這個從成都起家的傳媒公司,創始人張繼學曾是傳統媒體人,2005年看到分眾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聞后,帶著 “分眾能做,我們也能做” 的想法,一頭扎進了梯媒賽道。
只不過,分眾先走了 “高端路線”,聚焦一線城市 CBD 的寫字樓,而新潮則選了 “社區突圍”,從成都的小區開始,慢慢向全國擴張。
早期的新潮,日子并不好過。分眾就像一座大山橫在面前,2005年上市后便開啟了激進并購模式,框架傳媒、聚眾傳媒等紛紛納入麾下,到2006年底已基本壟斷電梯媒體市場。
而新潮直到2016年才真正進軍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此時分眾的電梯終端數已超過170萬個,覆蓋2億城市主流消費人群。
但張繼學沒有退縮,他帶著新潮玩起了 “差異化競爭”:分眾做高端寫字樓,新潮就專注社區;分眾主打品牌廣告,新潮就探索數字化營銷。
2017年,新潮獲得5家A股上市公司高層人員的10億元融資,張繼學在發布會上喊出 “開啟中國社區媒體數字化元年”。到了年底,公司估值突破100億元。
2018年,阿里及其關聯方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傳媒。隨后百度、京東站隊新潮傳媒,分別領投21億元、10億元。
那段時間,百度、京東等巨頭的加持,讓新潮成了資本市場上對抗分眾的 “明星選手”。
而分眾這邊,創始人江南春一直穩坐 “梯媒老大” 的位置。在他眼中,電梯是城市的基礎設施,“主流人群、必經、高頻、低干擾” 這四個詞,是電梯媒體的核心價值。
這些年,分眾靠著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品牌效應,成了二級市場的“廣告茅”,高分紅政策和優良的財務表現,讓投資者趨之若鶩。
但面對新潮在社區和低線城市的步步緊逼,江南春也并非毫無壓力。2018年阿里攜150 億元戰略入股分眾,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應對百度、京東為新潮源源不斷地輸送“彈藥”。
這場競爭在2018年到2021年達到了白熱化。新潮瞄準分眾的客戶展開公關戰和價格戰,分眾則在點位上持續擴張。
那段時間,兩邊的銷售團隊經常 “貼身肉搏”,新潮明確宣稱“價格是分眾的一半”,并通過廣告補貼、打包折扣等方式搶奪分眾億元級客戶。
為應對競爭,江南春提出分眾要覆蓋“500城500萬終端5億新中產”的目標,同時調整定價策略。
但激戰背后,是雙方巨大的資金投入。新潮累計融資近 80 億元,分眾也在不斷加大點位布局,行業內一度流傳 “梯媒的競爭就是燒錢的游戲”。
體現在財務端,新潮遲遲未盈利;分眾則成本上升,利潤下降,毛利率一度從2017年的73%,掉到了2019年的45%,凈利潤從60億元跳水至19億元。
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一位分眾的中層私下里說:“其實兩邊都累了,價格戰打得利潤薄如紙,不如坐下來談談。”
沒想到,進入2025年,雙方突然不打了,從“相殺變成相愛”,直接談出了83億元的并購案。
2
回應“賤賣”質疑
那么,為什么是 83 億元?
這個價格相比 2021 年京東新一輪入股時的作價 160 億元,估值近乎 “腰斬”,難免讓人疑惑。
就連長期跟蹤分眾傳媒的資深投資人唐朝也覺得買的太便宜了。
在 36 氪獨家專訪中,張繼學主動回應了 “賤賣” 的質疑:“恰恰相反,今天的新潮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主營業務已經盈利、賬上現金儲備豐富”。
根據公告,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1-9月,新潮傳媒收入分別為19.4億、19.3億、15.0億,未經審計凈利潤分別為-4.7億、-2.8億及-5.1億。
但申萬傳媒預計,新潮2024年實現收入20億,根據調研,新潮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盈利。
“如果是現金交易,確實看起來低,但這次是以股份為主。" 張繼學表示,看好分眾的未來,愿意成為長期股東。
江南春也強調,這是基于行業對樓宇點位價值的公允評估,新潮的 74 萬點位,加上分眾的 300 多萬個,整合后能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爭議背后,這場并購的交易結構很有意思,以股份支付為主,少量現金為輔。在電梯媒體這個資源有限的賽道里,這樣的安排顯然是為了深度綁定雙方股東。
百度、京東等新潮的投資方,此前在商場上與分眾的股東阿里是 “對頭”,如今卻通過股份置換,成了分眾的間接股東。
有資本圈的朋友開玩笑說:“商場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并購背后,是雙方對行業趨勢的深刻洞察。
如今的互聯網流量成本高企,線下場景的價值重新被重視。分眾雖然在高端寫字樓領域無人能敵,但在低線城市和社區場景上,新潮的布局正好補上了短板。
江南春在訪談中說:“新潮的社區樓宇資源能有效補充我們的覆蓋網絡,特別是延伸了我們在非核心區域的觸達能力。我們相信公寓樓的人群跟寫字樓的人群一樣,對于快消品行業的廣告主來說也有價值。”
張繼學則看到了數字化轉型的機會,他將出任分眾的首席增長官,帶著新潮在數字化運營、效果營銷方面的經驗,推動分眾從傳統品牌廣告向 “品效協同” 升級。
中國廣告協會的數據顯示,分眾此前在戶外廣告市場占比 14.5%,新潮占 2.7%,合并后超過 17% 的市場份額,讓分眾成了絕對的 “巨無霸”。
有人擔心會形成壟斷,但江南春并不這么認為:“電梯媒體只是戶外媒體的一個細分,我們還要面對視頻媒體、互聯網媒體的競爭,價格戰永遠存在,但整合后我們擴大了地盤。”
3
結語
如今,新潮的接力棒交給分眾,不是終點,而是電梯媒體行業從 “野蠻生長” 走向 “協同共生” 的新起點。
對于廣告主來說,這意味著更高效的投放選擇。以前要分別對接分眾和新潮,現在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寫字樓和社區的全覆蓋。
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不會注意到電梯里的屏幕換了 “主人”,但或許會發現,廣告變得更精準、更有趣了。這背后,是分眾和新潮在數據整合、數字化營銷上的發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