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DeepSeek掀起了新一輪的AI狂歡,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探索運用AI技術實現轉型升級。
作為萬億級藍海賽道,銀發經濟與AI技術深度融合后,未來會催生出怎樣的新模式、新生態,又能解決哪些現實痛點,更是人口老齡化時代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那么,“AI+養老”“AI+醫療健康”究竟是噱頭更多,還是能在實際應用層面產生真正價值?現階段,AI賦能銀發經濟、康養產業又走到哪一步了?對于將康養賽道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諸多險企來說,如何借力AI將服務做深做實?
4月8日,以“AI賦能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5年(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簡稱“健博會”)在武漢開幕。
作為保險業布局康養生態的先行者,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組委會主任、湖北省楚商聯合會會長、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在第七屆世界大健康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長壽時代遇上智能革命,給長壽經濟和大健康產業發展構建了難以想象的空間,特別是當下的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領域的革命將會大大促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把握新趨勢
01
談及AI賦能大健康、大養老產業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醫保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發揮基本醫療保障作用,無疑是老百姓更關注的話題。
在健博會現場,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指出,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顯示,人工智能是醫療保健的主要變革力量,預計2024—2032年,AI醫療市場將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接近5000億美元。而我國醫療保障事業有幸成為這一事跡變革的見證者、參與者和重要的貢獻者。
黃華波進一步介紹稱,國家醫保局正在全力以赴推進高質量數據的海量積累。建設完成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當中積累的數據將為AI賦能提供寶貴的數據原料;全力以赴推動高品質服務不斷提升,推動醫保數據賦能醫保改革發展。圍繞廣大群眾最關心的人、藥、錢、檢、碼等最小顆粒度,著力推進一人一檔、一藥一檔、一檢一檔等重要的專項數據庫建設,為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全力以赴推進高價值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醫保部門將發揮3萬億醫?;饝鹇再徺I的作用,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趨勢,以前瞻性規劃和開拓性實踐為起點,兼顧當前需求和長遠發展,探索布局醫保領域的應用場景,運用新模式、新方法,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醫保領域場景落地,繼而通過場景落地反哺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升級。
面對我國老齡化加速發展,向百歲人生長壽時代邁進的社會背景,陳東升指出,長壽時代人的預期壽命延長,健康預期壽命也隨之延長。所以長壽時代百歲人生,人人將帶病長期生存,健康生命疾病圖譜會向著非致死的慢性病轉化,大健康疾病從以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以機構為主向以人為本的覆蓋全生命周期轉變。通過構建以預防、干預、管理為核心的健康服務體系最終提升健康壽命,降低社會整體的健康成本,放大長壽經濟的效應。
聚焦AI對長壽時代的影響,陳東升認為,長壽時代遇上了智能革命,給長壽經濟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構建了難以想象的空間。所以這次的健博會主題就是“AI賦能健康生活”,長壽時代有賴于科技變革與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當下生物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革命將會大大促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身處長壽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大大重塑了生物醫學技術,同時推進了科技的新一輪革命,長壽時代與AI的結合,將在未來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在健博會2025長壽時代論壇上,泰康保險集團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應惟偉如是表示。
探索新模式
02
此次健博會上,中保新知觀察到,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康養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正在催生出諸多創新模式。AI正在深入滲透至慢病管理、創新藥研發、健康養老服務等方方面面。
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輝瑞全球生物制藥商業集團中國區副總裁錢云介紹稱,現在AI在新藥研發探索與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藥企紛紛成立AI研發團隊,引領新藥研發。
此外,數字化技術在生物醫藥創新中也發揮著多方面的關鍵作用,顯著加速了藥品研發進程、優化臨床實驗,提升了精準度并降低成本,同時還可助力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如AI影像分析,實現了診斷的革命。數字化正徹底改變生物醫藥的創新范式,從經驗驅動演進為數據驅動。未來隨著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技術的融入,其潛力還將進一步釋放。
錢云還談到,科技創新為患者帶來了希望,但如何讓這些突破性的療法真正實現可及、可負擔,也是行業必須要回答的命題。在其看來,商業健康險為創新藥提供了多元支付的新選擇,巨大的潛力亟待釋放,但也有賴于多方支持。這背后不僅需要政策支持創新驅動,還需要患者多樣化需求驅動、產業協同驅動以及醫療機構驅動等,以此助力商業保險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升,通過風險共擔、數據共享、價值共創讓創新藥從奢侈品變為可負擔、可持續的健康投資。
針對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嵌入醫養服務,在2025長壽時代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養老社區事業部總經理徐曉歡介紹稱,泰康推出了“智慧護理”解決方案,即通過整合十年照護經驗和專家方案,打造智能護理知識庫,通過AI技術降低了護理人員的用工門檻,使整個照護質量保持穩定。此外,居民檔案與智慧系統的深度聯動,正推動“治病”向“防病”“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管理”轉型,為行業探索出一條“科技+人文”的康養新路徑。
圍繞AI大模型如何賦能慢病管理,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張黔認為,大模型和智能物聯網的聯合驅動為慢病管理的創新提供了機會,隨著大模型的推進,慢病管理整個范式或將被重構:從單一指標變成全方位且連續的信息,做到資源合理分配。同時,患者的角色也發生變化,從被動治療轉變為主動管理,在模型反饋合理的情況下調整個人的行為,促進健康水平提升。
落地新場景
03
“長壽時代與科技創新如何去融合,如何創造新的使命和奇跡,背后有很多具體的切入點?!痹?025長壽時代論壇上,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養老服務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黨俊武如是指出。
的確,科技賦能康養生態不能是想當然的,而是要立足實際痛點,找準需求場景。
談及長壽經濟與AI到底是什么關系,在黨俊武看來,從工業革命走到今天,科技的最終落腳點是老百姓的民生日用。因此,一方面我們要擁抱AI時代,但更重要的是AI要擁抱長壽經濟。“要使長壽經濟與AI工具體系相互匹配,AI界要著眼長遠,把重點放在如何從長壽經濟中找到生命力?!?黨俊武強調。
在騰訊健康副總裁張渝看來,醫學是人類一項長期的事業,非常值得去投入。騰訊利用AI技術做了許多積極探索。面向患者,騰訊提供健康管理與健康智診AI應用服務。現在已經實現智能追問收集用戶的健康信息,可提供健康的分析和建議,對于一些危急、危重的情況,也可以及時做出預警。
在2025長壽時代論壇圓桌討論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朱鳴雷在談及AI時也表示,AI已經與醫療工作實現了深度融合,滲透到方方面面。在醫療工作中,從輔助診斷到病歷的書寫與質控,以及用藥安全等場景都有AI來作為輔助和監督。
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如何促進醫養融合,陳東升也在“2024健康中國醫院院長研討會”上介紹,泰康正通過人工智能為老年人提供吃藥提醒、預約醫生等服務。同時,泰康之家創新打造了“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醫養融合模式,聘任諸多知名醫學專家,向居民提供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
可見,長壽時代、銀發經濟浪潮下,AI賦能康養產業正在以場景價值為錨點,讓技術真正服務于人的健康生活品質。
撰文:可嵐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