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A股牛短熊長,大部分時間處于熊市。
在這種大環境下,很容易一買就跌。
最近幾年,上證指數長期徘徊在3000點附近,似乎沒怎么跌。
但是,指數的平衡是以個股的結構分化為代價的,少數藍籌股的上漲對沖了多數題材股的下跌。
由于題材股的數量遠遠大于藍籌股,散戶買入前者的概率很大。
其次,大多數散戶喜歡追漲殺跌。
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5000家,要從中選出幾家交易對象,其過程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成本。
而連續上漲甚至連板的股票,被散戶認為發出了明確的信號——這是強勢股,自然而然進入了他們的股票池。
尤其是一些“8年一萬倍”等不靠譜的牛散傳說,激勵著心智不成熟的散戶研究“打板戰術”并且付諸實踐,
股票短期暴漲后大概率”均值回歸“,于是”一買就跌“。
第三,盲目抄底。
除了打板追漲,有些散戶喜歡盲目抄底,特別是在大盤連續暴跌的時候,買在最低點能夠帶來心理上的快感。
但大多數時候事與愿違,抄底抄在了半山腰,要么被套,要么止損出局。
第四,幸存者偏差。
從概率上來講,某個特定的散戶不可能每次都“一買就跌”。
但人類對失敗(炒股虧損)的印象,要遠遠深刻于成功(炒股賺錢);而且失敗(炒股虧損)的次數遠多于成功(炒股賺錢),更加深了這一印象。
同樣道理,也不可每次都“一賣就跌”,但散戶對于“賣出后就大漲”的個例印象十分深刻。
有時未必“一賣就漲”,而是賣出后過了一段時間大漲,投資者很容易產生后悔的心理,形成“一賣就漲”的錯覺。
形成“一賣就漲”錯覺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割肉時沒有賣在最高點,而“沒有賣在最高點”是大概率事件。
例如,10元買入的股票8元割肉止損,但一賣完就漲至8.1元。
雖然0.1元的幅度不大,但對于割肉者來說,又是一次心理沖擊(晚點賣,可以少虧0.1元)。
第五,浮盈未兌現,浮虧成實虧。
例如,10元買入一只股票,隨后漲到12元,但沒有及時賣出;回落到11元,又不甘心,還想再次漲到12元才賣;之后跌至10元以下,被套牢了,擔心還會繼續下跌,于是割肉賣出。
還有一種情況,買在了次高點,來不及賣出。
例如10元買進,隨后最高漲至10.5元,但持續時間很短,很快就跌破10元。
嚴格來講,這種情況不屬于“一買就跌”,但在時間上沒有操作的余地,特別是當天買入就漲到最高點,受制于T+1的規則,無法賣出。
第六,被套死扛。
追漲殺跌的副作用很大,每次10%止損,三次下來就損失了27%。
短期內出現這么大的虧損,心理壓力可想而知,第四次被套后無論如何都下不了決心割肉了,只能死扛。
在熊市中死扛,有三種可能性:
1、遇到下次牛市解套,時間很漫長,通常需要三五年,運氣好點也需要幾個月。
2、解套無望,例如40元以上買入中國石油,只能留給子孫后代了。
3、跌破面值或者其他情況而退市,此時再止損,只能撈回一點渣。
以上無論哪種情況,被套者長期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更加強化了“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印象。
造成“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散戶的魔咒”本質是心理弱點、操作慣性與市場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前兩者是主觀因素,后者是客觀因素,而主觀因素是決定性的。
因為,即使市場環境不好、長期處于熊市,但投資者遵守“能力圈”原則,避免在未知的領域盲目操作,也不至于“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甚至還能穩定盈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