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多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或飲食不當引起。
典型癥狀包括突發性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嚴重者可能伴隨發熱、脫水。由于病程發展快、癥狀劇烈,科學的護理能有效緩解不適,預防并發癥。
一、急性發作期的“3+3急救原則”
前3小時黃金處理期
1.暫停進食:嘔吐劇烈時需完全禁食24小時,讓胃腸道休息。
2.小口補液:每10分鐘喂1~2勺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
3.觀察記錄:記錄嘔吐和腹瀉的次數、排泄物性狀(是否帶血、黏液)、體溫變化。
癥狀緩解后3要點
1.嘔吐停止4小時后可嘗試飲用少量米湯。
2.腹瀉期間每次排便后補充100ml補液鹽水。
3.出現以下情況立即就醫: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腹瀉每日超過10次;意識模糊、尿量明顯減少;便血或高熱不退。
二、分階段飲食調理法
第一階段:急性期(發病24至48小時)
1.流質飲食:米湯、稀藕粉(加少量鹽)。
2.止吐小妙招:生姜切片含服或煮姜茶(胃出血者禁用)。
3.禁忌食物:牛奶、豆漿等產氣食物。
第二階段:緩解期(癥狀減輕后)
1.半流質飲食:小米粥、軟面條、蒸蘋果泥。
2.補充電解質:香蕉(腹瀉嚴重時需去皮蒸熟)、椰子水。
3.添加蛋白質:水煮蛋清、去皮雞胸肉泥。
第三階段:恢復期(癥狀消失后3至5天)
1.低渣飲食:白饅頭、蘇打餅干、去皮土豆。
2.益生菌補充:無糖酸奶、醫生指導的益生菌制劑。
3.過渡技巧:每餐新增1種食物,觀察24小時無不適后再增加。
三、家庭護理關鍵細節
補液方案
1.標準配方:1L溫水+6茶匙糖+1茶匙鹽。
2.兒童特調:500mL米湯+1g鹽(約1/5茶匙)。
3.應急選擇:運動飲料兌水(1:1比例)。
腹部保暖三步法
1.熱水袋敷肚臍(溫度不超過45℃,每次15分鐘)。
2.順時針按摩腹部(避開急性疼痛期)。
3.睡眠時穿戴護腹帶。
藥物使用須知
1.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蒙脫石散需空腹服用,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止吐藥需醫生處方。
2.慎用止瀉藥:細菌感染時強行止瀉可能加重病情。
3.抗生素使用原則:血便、高熱時需遵醫囑。
四、特殊人群護理重點
1.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增加哺乳頻率;配方奶喂養者改用無乳糖奶粉;觀察前囟是否凹陷、哭鬧是否有淚。
2.老年人:每小時監測血壓(警惕脫水性低血壓);慎用含鉀補液鹽(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關注精神狀況(嗜睡可能是電解質紊亂征兆)。
3.孕婦:首選物理降溫(溫水擦浴);補液鹽選擇低鈉型;禁用洛哌丁胺等影響胎兒藥物。
五、康復期防復發措施
腸道修復食譜
1.早餐:山藥小米粥+蒸南瓜。
2.午餐:清蒸魚+軟米飯+胡蘿卜泥。
3.晚餐:番茄雞蛋面片湯(去籽去皮)。
運動康復計劃
1.發病1周內:僅進行床邊活動。
2.第2周:每日散步2次,每次10分鐘。
3.第3周起:逐步恢復太極拳、瑜伽等舒緩運動。
環境消毒要點
1.嘔吐物處理:先用含氯消毒劑覆蓋30分鐘再清理。
2.餐具消毒:煮沸15分鐘以上。
3.衛生間消毒: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把手、沖水按鈕。
六、心理調節與預防
情緒管理技巧
1.聽輕音樂緩解腹痛。
2.腹式呼吸法:先吸氣4秒,然后屏息2秒,再呼氣6秒。
3.癥狀日記法:記錄每日進步,增強康復信心。
預防復發守則
1.外出就餐“三不原則”:不吃生冷食物、不喝冰塊、不用公共調料瓶。
2.冰箱管理:生熟分開存放,定期化霜消毒。
3.隨身攜帶應急包:含口服補液鹽、消毒濕巾、備用內衣。
本指南適用于輕中度急性胃腸炎患者,若出現持續劇烈腹痛、嘔血、意識障礙等危重癥狀,請立即前往急診科就診。恢復期間如癥狀反復,需及時復查大便常規和潛血試驗。通過科學護理,多數患者可在3至7天內康復,但腸道功能完全恢復需4至6周,其間需保持飲食節制。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者: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康復科 黃麗欽
編輯:郝學婧李碩然
審核:姜峰 李雅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