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社會因為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出現動蕩的時刻,朝鮮半島的“火”也在越燒越旺。
韓媒援引美國智庫消息稱,近期,美國衛星捕捉到了朝鮮一艘新型海軍導彈護衛艦(FFG),該艦似乎是朝鮮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軍艦。
【美國衛星捕捉到的朝鮮導彈驅逐艦】
報道稱,此次捕獲的FFG位于一個長約120米的浮動干船塢(用于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干船塢)內。雖然該艦大部分被偽裝網覆蓋,以防止從空中被識別。但從衛星照片能推測出,該艦艦長在140米左右,預計滿載排水量可達5000噸,這意味著該艦的噸位可能比054A還要大。
前一段時間,朝鮮最高領導人曾視察過南浦造船廠,其中畫面拍攝到一艘正在建造的“巨型”軍艦,從艦體長度和艦體形狀來看,這很可能就是其上個月初視察的那艘。
韓國媒體曾將這艘護衛艦稱為“朝鮮版宙斯盾艦”。從當時公開的影像來看,該艦在主炮與艦橋之間預留了垂直發射系統的安裝空間,艦橋外壁也設計了相控陣雷達的安裝接口,且尺寸較大。這些細節表明,該艦的整體設計并不落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今,該艦已成功下水,意味著距離政治交付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朝鮮海軍長期以來被認為主要依賴潛艇和小型水面艦艇,缺乏真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軍艦。而這艘新型導彈護衛艦的下水,意味著朝鮮正試圖補足這一短板,提升其海上作戰能力。
而在美日韓對朝鮮步步進步的當下,朝鮮此舉更是“意味深長”。
【金與正稱美日韓要求朝鮮棄核實“最嚴重敵對行為”】
前不久,韓美日三國外長聯合聲明重申,絕不承認朝鮮的“擁核國地位”,并繼續推動朝鮮“無核化”進程。這一立場激怒了朝鮮領導層,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隨即發表強硬言論,直接警告美日韓,她強調:“要求朝鮮棄核就是最嚴重的敵對行為。”
這一表態不同于過去的口頭威脅,而是帶有更強的實際行動意味。早在2023年,朝鮮就將核武器地位寫入朝鮮憲法,這意味著任何想讓朝鮮放棄核武的舉動,在朝鮮看來都是“企圖推翻其國家制度的行為”。
金與正的言辭可謂“準戰時宣言”,而在此背景下,新型護衛艦的下水,無疑是在為“可能到來的沖突”做準備。
長期以來,朝鮮軍隊的整體實力在國際上褒貶不一。雖然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發展迅猛,但其常規武器裝備一直被認為較為落后,尤其是空軍和海軍相對薄弱。
然而,近年來,朝鮮明顯加大了對軍隊現代化的投入。不僅成功測試了高超音速導彈,還在潛射導彈領域取得突破。另外,除了此次下水的導彈護衛艦,朝鮮還在加緊建造新型潛艇。近年來,朝鮮在電子戰和無人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一定進展。
【朝鮮多次成功進行導彈試射】
雖然朝鮮的整體軍力仍無法與美日韓三國抗衡,但其“不對稱戰術”仍然令外界忌憚。朝鮮擁有大量導彈和潛艇,在沖突爆發時,可以用“飽和攻擊”手段對韓國乃至美軍基地造成威脅。此外,朝鮮的地面部隊規模龐大,戰時可能實施“閃電戰”直插韓國腹地。
面對朝鮮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新突破,美日韓方面不可能無動于衷。不難預見,未來美日韓可能會繼續加強聯合軍演,而朝鮮政府可能也會一如既往地強硬回應,加快部署更多導彈和新型武器,甚至可能進行新的導彈試射,向美日韓施壓。
總而言之,朝鮮最大導彈護衛艦的下水,不僅標志著其海上作戰能力的重大飛躍,更是對外釋放的強硬信號。在當前美日韓持續對朝施壓的情況下,朝鮮不可能輕易讓步,未來地區局勢恐將更加緊張。
朝鮮已經明確表示,擁核是“不可逆”的選擇,而美日韓也不會輕易接受朝鮮的核武地位。在這種“針尖對麥芒”的對抗中,朝鮮的最新軍艦下水,可能只是這場較量的一個開始。
東北亞局勢正步入新的動蕩期,風暴前的寧靜或許只是短暫的序章,一場更大的較量正在逼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