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說在前
開頭提個醒,明天中午11點就是我們「NB實驗室」全新版本首播!我們這次開團的規格是支持終身有效的,價格比官網便宜太多了!讓做實驗像做游戲一樣輕松有趣,從學齡前到高中都能讓孩子隨時隨地做實驗,理科學習不再受限。
還沒擁有NB實驗室的姐妹,千萬別忘記來直播間拍了!
▌預約即可參與抽小螞蟻可伸縮觸控筆
▌每整點抽下單錦鯉送200元獎學金的福利!
回顧:
前陣子,一位好友焦慮地問我:
“聽說現在小升初都有 MK密考, 可我家孩子不是學奧數的料啊, 這可怎么辦?”
我當時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五味雜陳——這種疑惑我聽到太多次了。
幾年前,我也有過同樣的糾結:聽說奧數只合適5%的孩子,孩子要不要學奧數?
不學吧,又擔心錯過發展機會;學吧,又怕浪費時間還打擊自信。
作為一位剛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我終于可以跟你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MK密考是什么?
“普通孩子要不要學奧數”?
如何判斷孩子適合怎樣的數學進階?
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做好升學準備?
希望我的經歷和觀點能給大家一些啟發,也給你在孩子小升初這條路上,辟個謠,少走些彎路。
一、MK密考是什么?
第一次聽到“MK”,我是一臉懵。
MK是“密考”的拼音縮寫,有的地區也叫“點招(DZ)”或“點考”。這是近幾年小升初圈子里很熱門的詞。
MK密考就是部分重點中學暗中組織的小升初選拔考試。
因為政策不允許公開招生考試,有些學校只能私下進行,消息只在小范圍家長圈傳播,考試時間和地點高度保密,通常要到考前一天深夜才臨時通知。
▲某MK,圖源網
MK密考就像一場地下行動,家長們為打探消息絞盡腦汁,生怕因為信息差錯過機會。
每年都有家長因為不知道某校的MK,結果孩子錯過了進入心儀名校的機會,事后懊悔不已。
二、MK到底考些什么呢?
和奧數有什么區別?
根據我的了解,MK數學往往是重頭戲,且難度高于小學日常數學,相當于“奧數”的水平。
很多學校的MK考題以淺奧題型為主,也就是比較基礎的奧數思維題。
例如計算能力、應用題、行程問題(路程速度那類經典應用題)都是??純热?。
這類題目比課本習題更靈活,需要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又沒有奧數競賽題那么難。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MK密考不是正式競賽,而是一種升學選拔考試。
它和我們平時說的“奧數”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奧數是一個知識體系,學習難度從淺入深分為:淺奧和深奧。作為長期思維能力培養的奧數,也是MK的重要“題庫”來源之一。
MK密考更像是為了升學服務的綜合測試,可能涵蓋語文、英語、數學多科,其中數學部分大量借鑒奧數題型。
也就是說,提前學過奧數的孩子考試時就不至于慌亂,反之則可能無從下手。
三、“普通孩子不學奧數”
是個誤區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奧數太難了,只有特別聰明的孩子才學得來,普通孩子沒必要學奧數”。
▲ 比如這樣的留言
這個觀點初看是有些道理的,畢竟有些奧數競賽題連成人都覺得燒腦,要是讓普通小學生去鉆研,豈不是強人所難?
然而,這幾年親身經歷下來,我的看法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至少,“普通孩子不學奧數”是個以訛傳訛的誤區。
▌首先,“學奧數”并不等于去拿奧賽金牌,更不是要把孩子送進競賽集訓營魔鬼訓練。
我所理解的“學奧數”,是指學習數學思維、拓展課本之外的解題能力, 而這個過程完全可以根據孩子情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其次,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習能力并非天生固定。
如果我們過早給孩子貼上“普通人不行”的標簽,反而可能錯過培養思維能力的黃金期。
當然,我不是主張每個孩子都去死磕奧數難題,而是想說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潛力。
奧數并非洪水猛獸,它的難度是分層的,基礎的數學思維訓練大部分孩子都學得會,只要方法得當。
關鍵在于培養興趣和信心,只要孩子從解決難題中體會到了成就感,他就有動力繼續鉆研下去。
像我朋友的孩子數學原本很普通,一開始也對奧數敬而遠之; 四年級下,他開始上一些數學思維拓展課;起初非常吃力,一度想放棄,但在老師引導下他逐漸找到了解題的樂趣和自信; 之后校內數學成績大幅提升,六年級還主動報名參加了希望杯初賽并獲得了二等獎; 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他收獲了勇氣和更強的思維能力。
所以,當有人跟你說“普娃不適合學奧數”時,別被這句話嚇退步。
奧數的本質是訓練思維,普通孩子通過后天努力,一樣可以擁有不普通的思維能力。
與其武斷地下結論,不如給孩子一個循序漸進嘗試的機會。
當然前提是根據孩子的程度選擇適當難度,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拿奧賽壓軸題去“虐”孩子。
四、如何判斷孩子
適合學“淺奧”?
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嘗試奧數思維訓練,也就是早點接觸淺奧知識,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都要去沖刺競賽。
家長需要結合孩子情況判斷何時、以何種程度介入奧數學習。(這里說的“淺奧”主要指難度適中的數學拓展,而非競賽沖刺。)
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看興趣和性格
觀察孩子對有挑戰的題目的反應。如果遇到稍難的題目他反而好奇鉆研,說明可以嘗試奧數之路;如果一遇難題就煩躁放棄,那可能需要先夯實基礎、培養耐心,再逐步引入奧數。
對于注意力暫時不夠集中的孩子,可以先通過數學游戲、趣味謎題來鍛煉思維,等專注力提升后再增加難度。
如果拿不準孩子能否接受難題,可以先陪他做一兩道有挑戰的題,看看他的反應,再決定要不要深入。
另外,我們這個月會繼續組織數學打卡,帶孩子去嘗試做1-6年級希望杯的往期真題,還有附帶的視頻講解,并邀請數學金牌教練老師給大家做專享的講座——比如如何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如何提高孩子的應用題解題能力。
進群來互通有無,一起抱團取暖、拿下數學。
▲掃碼添加小助手▲
▌看校內成績
校內數學成績是基本參考。
如果孩子在學校數學經常考不及格,概念都沒弄清,那應該先把基礎打牢,再考慮奧數訓練;
反之,如果他校內經???5分以上,課本內容掌握得不錯,那么課外可以加入一些奧數題拓展,以“以難促思”。
總之,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是動態發展的。今天不喜歡不代表以后也不行。我們更重要的是創造機會讓孩子接觸、引導,而不是過早給出絕對的結論。
五、不同成績段孩子
數學學習如何規劃?
聊到數學學習規劃,很多家長會問:“我家孩子成績XX分,該怎樣平衡校內數學和奧數呢?”
這里我結合我給孩子上的派培優數學課程邏輯,說說不同成績段孩子數學的學習布局:
校內成績拖后腿(<70分):首先培養興趣,積累知識,優先選擇數學思維課、思維拓展類課程,幫助孩子找到根源問題。
校內中等(70~85分):鞏固基礎,培養習慣。可以接觸淺奧知識體系,這是一個分水嶺階段,如果沒有夯實好基礎,就容易掉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如果能將短板一一克服,后面的學習就會順利很多。
校內良好(85~95分):課內知識過關,但遇到靈活題時經驗不足,這個時候系統的淺奧學習是必須要有的,奧數思維訓練對孩子的理科基礎、綜合解題能力都很有幫助。
校內優秀(95~100分):需要較多挑戰來激發潛力,這個階段不僅要學淺奧,也要考慮往奧數難度拓展。
能力拔尖(長期穩定100分):在學校已經“吃不飽”了,需要更多主流競賽來為后續規劃做準備。
一句話總結便是:大部分孩子通過好的學習方法、正確的數學思維培養,都可以達到淺奧思維的要求。
如果你不清楚孩子的校內外數學水平是否一致,我們也準備了一份數學水平測試,可以精準測出孩子現階段的水平是屬于處校內、還是校外拓展,亦或已經夠到了淺奧的門檻,或者有競賽的潛力。
可以直接帶孩子去測一測,這樣子的結果會更客觀、公允。
▲掃碼添加小助手▲
在好的數學機構比如派培優里,孩子的數學水平是動態跟蹤的,通過一年4次的測評螺旋上升,也就是說,不管孩子的起點是哪里,只要開始了學習,就可以在淺奧體系里螺旋上升。
像我家哥哥弟弟,都經歷過從A+往S,再從S到S+班型的進步,這對于數學的學習來說,也是很良性的學業規劃。
六、家長如何陪孩子迎接小升初?
我始終認為,成長的過程,孩子必定是主角,但在小升初這場“戰役”中,家長的引導和支持也至關重要。
以我的經驗,家長要特別注意三點:彌補信息差、樹立選擇意識、注重長期積累。
▌彌補信息差
前面提到MK密考的信息獲取之難,我深有體會。哥哥上六年級后,我也有關注家長群和官方公眾號,不漏掉重要學校的活動通知。
現在升學渠道多樣,搖號政策每年也都有些變動,家長一定要及時掌握。
家長也要學會辨別真偽,不要被不實傳言帶節奏。
信息就是機會,誰掌握了一手資訊,誰就多一份主動權。
▌樹立選擇意識:升學路上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尋找最適合孩子的路徑。
公辦、民辦、對口直升、自主招生等等,每條路都有優秀學校,關鍵要結合孩子特點和家庭情況選擇。
升學規劃也別孤注一擲,要準備好 Plan A、Plan B 甚至 Plan C。
奧數實力強的孩子,適合主攻自招;
綜合素質好但無競賽特長的則可考慮對口直升或民辦;
搖號升學,多多關注集團內點招和初中分班測。
早點和孩子一起列出幾所目標校的優劣,甚至在校園開放日帶他去校園走走,聽聽他的想法。
讓孩子參與選擇,他會更有主人翁意識,一旦確定目標也更有動力去努力。
打鐵還需自身強,對于奧數的學習來說,越早開始,后面帶給孩子的機會越大。
▌注重長期積累: 升學絕非一日之功,小學六年的點滴積累最終都會在小升初集中展現。
這個積累包括學科知識、競賽經歷,更包括心理素質和習慣的養成。
數學學習不可能靠臨陣磨槍就突飛猛進,平時的扎實練習和思維拓展缺一不可。它強調“厚積薄發”,平時看似不起眼的努力,都是在為關鍵時刻蓄力。
Joshua六年級比較從容,現在校內也都是滿分,小初銜接對他來說很輕松。這是因為我們二三年級就開始拓展數學,四五年級參加了幾次比賽漲了見識,到了關鍵時刻他已經很有底氣。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長遠的學習計劃,厚積而薄發,在升學季一定會有所回報。
愿每個努力的孩子都“不普通”。
我家兩個孩子都學奧數,也是從淺奧開始,扎實推進的。
我覺得奧數的意義不在于一張入場券,更重要的是它真的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系統的奧數學習訓練了大腦、學會了多角度思考,這種思維能力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回頭看,我很慶幸當初沒有因為“普通孩子不學奧數”的偏見而讓孩子止步,而是積極篩選機構、尋找好老師,給孩子找好的學習體系和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事實證明,一旦孩子的潛能被激發,他往往能走得比我們想象的更遠。
小升初也好,初升高也罷,都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段經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閃光點,我們能做的就是悉心陪伴,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您是否也曾糾結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
有什么經驗或看法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交流!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