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四川瀘州敘永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獲悉,近日,敘永縣四普工作隊在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時,意外發現保存完好的古寨門一處、摩崖石刻一處、山寨遺址一處及烏龜造像一尊。這一發現與當地民間流傳的奢崇明兵敗藏寶傳說與實體遺跡或有關聯,為研究川南明清軍事防御體系、民族傳說與石刻藝術傳播提供了重要線索,或將解開更多關于明清西南邊疆治理、石刻藝術的歷史密碼。
古跡密集 天臺山新發現寨門、石刻、山寨遺址
此次新發現的古寨門正位于天臺山山腰險要之處,與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天臺山摩崖石刻直線距離僅百米,寨門依山勢而建,墻體由青石壘砌而成,高約2米、寬1.2米、進深2.8米,內側門洞寬0.35米、厚0.17米,暫未發現有文字痕跡。現初步推測該寨門為當地鄉民抵御敵人侵擾所筑防御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寨門右側20米處的巖壁上,一處長0.9米、高0.75米的摩崖石刻雖因流水侵蝕字跡難以識別,但其規整的邊框和殘留的鑿刻痕跡,仍可窺見當年匠人的精心布局。在摩崖石刻左側有一尊清同治年間石刻造像,該造像高1.1米,底座為正方形,邊長為0.28米,造像雕刻線條簡單流暢,形象生動,具有趣味性,總體保存較為完好。
在山頂上新發現天臺山寨遺址一處,該遺址長21.5米、寬8米,為一進三開間,兩側有耳房兩處,現坐基6個。記者了解到,該處遺址因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為植被所掩蓋未能開展普查,現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工作隊員開展周邊環境清理,得以恢復遺址地基原貌。
“藏寶天臺”現烏龜造像 “洛書圖案”清晰可見
位于敘永縣后山鎮豐收村五社的天臺山,山體如刀劈斧削拔地而起,四面絕壁僅容一條棧道蜿蜒而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峻。因山形如印似臺,故而得名天臺山。《明史》記載:“天啟三年(1923年)五月,朱燮元率軍攻克永寧,樊龍戰死,奢寅受傷,奢崇明父子敗走紅巖大屯。明軍又攻占紅巖大屯,連拔天臺、白崖、楠木諸屯,撫定紅潦48寨,奢崇明敗走舊藺州城?!贝颂幩浭龅奶炫_屯即天臺山,明末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發動兵敗后曾退守此山,其“藏寶天臺”的傳說更是在當地流傳數百年。
令人驚喜的是,在遺址前方50米,工作隊還發現了一尊烏龜造像,“該烏龜背上有洛書圖案: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敘永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回憶道,“在烏龜造像之下,另有一塊八邊形石頭,石上刻有河圖。”據介紹,河圖洛書為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古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的辨別系統,能夠反映古代中國人的時空觀念。石頭之下為一座枯井,據初步考證,疑因據傳井中藏有寶藏,曾有人推開石頭尋找,故呈現如今形狀。
敘永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敘永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將持續開展后山鎮天臺山地區的文物普查工作,力爭深入挖掘其文化基因,為烏蒙山區鄉村振興示范建設注入獨特歷史底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茹懿 編輯 曾雪柔 圖片 受訪單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