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河山多嬌艷,天藍地綠水更清
位于廣州花都的赤坭鎮
率先打造全市乃至全國
首個美麗中國先行鎮
不僅為描繪美麗中國畫卷豐富了元素
更在美麗鄉鎮建設上
貢獻了具象化的廣州力量
2025年2月,《廣州市花都區全面推進赤坭鎮建設美麗中國先行鎮工作實施方案》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的名義聯合印發。赤坭鎮決心要打造“全市乃至全國首個美麗中國先行鎮”,結合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將美麗赤坭先行鎮建設與“百千萬工程”緊密結合起來,堅決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爭做建設美麗中國區域生態治理“先行者”,為美麗赤坭先行鎮建設渲染碧水藍天畫卷。
“水”光瀲滟
捧斷半溪云影
浮光可映星河
推進白坭河水質提升,打造赤坭萬里碧道體系。2018年以來,花都區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通過控源、截污、清淤、修復等措施著力剿滅黑臭水體。至此,白坭河的黑臭情況逐步改善,2020年起,水質穩定在Ⅳ類,2024年其大坳斷面年均值首次達到Ⅲ類,較考核目標水質提升1個級別,實現了優良水體的突破。在此基礎上,花都區依托白坭河河涌寬闊、水道彎曲、山水倒影的特點進行生態修復,打造出一條“蘆苞夕照,花灘搖曳、白泥曲韻、野趣尋幽”的生態廊道,如今的白坭河已成為廣東省萬里碧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進養殖池塘尾水提升,提供都市農業綠色樣本。赤坭鎮正積極推進集中連片鱖魚養殖池塘的標準化改造與尾水生態治理體系建設。作為《實施方案》中34個工程項目之一的蓮塘村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及綠色循環發展項目目前已竣工,通過系統化的池塘清淤整形、溝壟開挖、護坡加固等基礎設施改造,同步配套建設管理用房、泵站及智能化進排水系統,全面提升養殖區的生產效能。在此基礎上,創新構建了覆蓋全域的多級尾水處理系統,采用“沉淀—生物凈化—人工濕地”的復合工藝鏈,確保處理后的養殖尾水穩定達標。這種“生產設施升級+生態治理兜底”的協同模式,既保障了傳統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又通過尾水循環利用實現了環境友好型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都市農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蔚“藍”無界
劃破天穹之境
伸手可摘星辰
多措并舉治污,用“花都藍”成就赤坭鎮晴空萬里。花都積極落實“兩山” 理論,從末端治理到源頭管控,從重點區域整治到全面聯防聯控,不斷加大投入,創新治理手段,實現從“治氣”到“凈氣”的重大跨越,天空愈發湛藍,空氣愈發清新,城市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的生態根基。
“十四五”期間,完成70余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整治“散亂污”企業260余家;在綠色出行方面,持續優化公共交通網絡,積極推動公交、出租車全面電動化,淘汰老舊柴油貨車300余輛。
10年間,花都區環境空氣質量實現顯著改善,PM2.5年均濃度從39微克/立方米降至22微克/立方米(降幅43.6%),PM10年均濃度從63微克/立方米降至37微克/立方米(降幅41.3%),優良天數比例從77.8%提升至96.2%,藍天白云常態化,居民生態獲得感顯著增強。
部署重點工程,用“赤坭藍”擦亮先行鎮生態底色。今日赤坭,抬眼望去,藍天白云已成為先行鎮發展最亮麗的生態底色。美麗赤坭先行鎮在《實施方案》中部署了34個工程項目,其中重點部署了赤坭市控點環境空氣質量數據分析工程、餐飲油煙在線監控安裝工程、枯枝集中處置工程、第五資源熱力電廠煙氣提標改造等“美麗藍天”工程,為打造美麗赤坭先行鎮“美麗藍天”掃蕩霧霾、驅散污穢,追求蒼穹浩渺、長空一色。
2024年,赤坭鎮站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比例創近五年歷史新高,綜合指數為近五年最佳。竹洞村站點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濃度創近五年歷史新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比例創近五年歷史新高,綜合指數為近五年最佳。
下一步,花都區作為廣州北部增長極主陣地必須堅決扛起“極點先行”新擔當,繼續鋪展“藍天碧水”新畫卷。美麗赤坭先行鎮將繼續擦亮先行鎮生態底色,全力推動經濟興、產業強、民生惠、治理優,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創造過硬成果、展現美麗赤坭全新氣象,將赤坭鎮打造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鄉鎮典范。
來源:花都區融媒體中心 市生態環境局花都分局
圖文:羅莎莎、張彬 通訊員:李意君
編輯:花小萌
“花都融媒視頻號”內容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