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若是仔細觀察其實就會發現,生活中似乎有很多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頭發油膩問題,而不少人都知道,頭發油膩其實極有可能是與體內的濕氣過重有關,因此,當頭發油膩現象比較嚴重時,大家都會下意識用祛濕的藥物來加以緩解,但有些時候,這樣做反而會讓頭發更加油膩,那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雖然濕氣過重確實是導致頭發油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卻并不是唯一因素。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而頭發也是歸肺腑管理的,所以,頭發油膩極有可能就是肺里濕氣在“作怪”,而且這類人的臉上往往也會很容易出油。
但除此之外,頭發油膩其實還與腎臟有關,頭發上分泌的油,實際上是濁性物質,濁性物質要出下竅,由于腎臟不能藏精,于是就很容易往外散,同時,當我們上焦的陽氣充足時,這一能量就會將水汽往下推動,如果腎臟的封藏能力很好,那么就可以減少水汽的上升,也就不容易出現頭發油膩現象。不過,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哪些人會經常出現頭發油膩的現象呢?
首先,性欲強的人往往更容易“中招”,這主要是由腎臟的封藏能力不夠所致;其次就是青春期之后的人,因為這類人的腎氣會非常旺盛,容易外散。那么,若是想要緩解頭發油膩這一難題,我們又該如何做呢?這幾味醫家常用的中藥,或許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煩惱。
1.半夏、茯苓、陳皮、竹茹——祛除體內濕邪
大家若是將半夏、茯苓、陳皮和竹茹同用,那么就可以將身體里的濕邪給化解,其實,這四味中藥也是名方溫膽湯的重要配伍,是醫家用于化痰祛濕的最常用配伍,不過這,四味藥材并不是單純地將身體里的水濕化解,同時,它們的作用都是向下的,這就相當于將上焦的熱邪引入下焦,然后隨著二便從身體排出去。
2.白芍、柏子仁——打開二便通道
既然濕熱病邪被引入下焦,那么,如果下焦二陰的通道不通暢,就很容易導致濕熱蓄積,進而誘發下焦病癥,所以,便可用白芍和柏子仁來打開大小便的通道,白芍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幫助水濕從小便排出去,而柏子仁具有潤腸通便的能力,可以讓水濕隨大便排出。
3.黑芝麻、龍骨、牡蠣——補腎固腎
祛除了身體里的病邪后,那么接下來就該扶正了,而黑芝麻可以補充腎陰,龍骨和牡蠣雖質地沉降,但都具有固腎澀精的效果,對腎不藏精,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其實,如此祛濕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調節身體里的平衡,讓濁陰可以下降,同時促使腎氣穩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使頭發油膩的問題得以改善。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