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漢中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漢臺區文化和旅游局指導,區非遺保護中心組織申報的“漢中錦緞織造技藝”和“漢中千里酥傳統糕點制作技藝”“周家大辣椒制作技藝”三項技藝成功入選。這三個項目的入選,不僅豐富了我區非遺名錄體系,更對推動區域文化傳承,弘揚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漢中錦緞織造技藝
漢中錦緞以桑蠶絲為主要原料,具有地方風格的提花錦緞類織物,常以單層或多層經和多層緯起花,織物結構正面顯現平紋、斜紋、緞紋組織,背面則顯現斜紋組織,分為“經錦”和“緯錦”兩個大類。紋樣以花鳥卷草、瑞獸祥禽、云紋地域、人文景觀為題材,色彩對比性強,以“赤、黃、青、白、黑”五方正色為主色,紅、綠、藍、紫為間色,應用“暈裥炫色”的技藝,似“暈”似“云”,變化莫測,使精湛的織造技藝和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巧妙結合,從而使錦緞藝術更加適應節奏和諧、意境深遠的層次變化,品質更加精美、細膩。
漢中千里酥傳統糕點制作技藝
漢中千里酥傳統糕點制作技藝是一項歷史悠久,傳承譜系清楚,制作技藝精湛,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價值極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所蘊含的生活、文化、經濟價值,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被刷新。漢中千里酥傳統糕點制作運用傳統技藝和祖傳配方,將低筋面粉,雞蛋按比例調拌均勻,輔之綿糖,食鹽植物油、黃油、泡打粉、小蘇打粉等,通過反復地揉、捏,然后做成10厘米大小的面餅,再放入特別的烤爐中進行烘焙,烤至酥脆金黃后出爐降溫放涼,就成為了人見人愛、老少皆宜的漢式面點。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深得各地人們的青睞,可謂是中華民族既傳統又樸實的美味點心代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用料考究、配方科學、制作工藝獨特、環環相扣、味道老少皆宜、經久耐放,攜帶方便、營養豐富,有助健康。
周家大辣椒制作技藝
漢中周家大辣椒歷史悠久,是流傳在漢中境內的傳統手工技藝,又經過數代人的傳承與創新,如今已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家常調味品。不僅與面皮相得益彰,還可用于調涼菜、配餃子、佐面條等,香辣酥脆的口感為美食增添獨特風味。其制作方法精細且講究。首先挑選自然紅透的線椒,以及當地產優質菜籽油、鳳縣產優質花椒、芝麻、草果、大香、香葉、桂皮為主料,蔥、姜、蒜等為輔料,保證無雜質、無霉變,新鮮干凈。挑選好的辣椒用石碓窩進行處理后,采用獨特的烘焙工藝,使辣椒在適宜的溫度下逐漸散發出濃郁的香氣,接著,將鮮香十足的壓榨菜籽油倒入鐵鍋,用文火使菜籽油均勻受熱,達到一定溫度時再用雷火發力,激發菜籽油的分子活力。并用芝麻、生姜片和白瓷盤測試油溫高低,當油溫達到經驗標準時,立即退柴熄火,使其自然降溫。當油溫降到合適的溫度,將辣椒、花椒等輔料依次放入油中,使其充分的炸裂、交流、滲透、融合,從而成就一鍋美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