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通知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和同仁:
隨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失效分析技術正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然而在日常工作與生產中,金屬失效問題遍及各行各業,材料失效的案例不勝枚舉,而各種機械斷裂事故中大約有80%以上是由疲勞失效引起,常常會導致嚴重的事故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如何快速準確地找到失效的根本原因,對企業而言十分重要,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金相檢測技術將會更加精確、快速、可靠地應用于失效分析中,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保安全減少損失。為分享失效分析新知,破譯基礎科學與技術應用的難關,促進同行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總結失效分析與預防研究新成果,交流失效分析的經驗和技術。為此我單位定于2025年5.16日-18日在重慶市召開2025年全國材料失效分析及金相組織檢測高峰論壇。竭誠歡迎從事失效分析與理化檢測行業的專家、科技人員、高校師生和企業界人士參加會議,歡迎企業與學術團體各界對本次會議予以多種形式的支持和贊助。敬請各單位領導及有關人員參加,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形式:
線下報告、線上同步(騰訊會議方式,有償服務)
二、會議主題:
分享失效分析新知,助同行破解技術難關,共促深度合作
三、會議規模:100人-120人
四、學術交流和報告討論范圍(包括但不限于):
1.失效分析原理與方法、失效模式研究新進展、新成果;
2.金相分析技術在材料失效分析中的應用;
3.金相檢測技術原理及方法;
4.金屬材料常見失效模式(磨損、腐蝕、斷裂、……);
5.分析常用手段(斷口分析,金相組織分析,成分分析,物相分析,殘余應力分析,機械性能分析等);
6.殘余應力分析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
7.無損探傷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
8.理化檢驗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
9典型失效案例分析案例解析及解決方案;
10.焊接件的失效分析;
11.熱處理失效案例分析;
12.金屬材料及零部件失效分析;
13.高分子材料失效分析;
14.復合材料失效分析;
15.涂/鍍層失效分析;
16.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
17.機械與汽車零部件理化檢測、失效分析;
18.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及損傷與失效機理研究;
19.失效與設計,材料和工藝,服役環境相關的分析;
20.失效分析預防預測技術;
21.特種設備、電力、軌道交通、石油化工管道、核電材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鋼結構、航空航天材料及裝備。
掃碼報名登記
五、會議時間地點與安排
會議地點: 重慶市
報到時間:2025年5月16日(全天報到)
會議時間:2025年5月17日-18日(18日12:00結束)
報到地點:重慶盈田酒店
酒店地址:重慶市渝北區北部新區金福路35號
住宿標準:標間380元/間/天(含雙早)
大床房380元/間/天(含雙早)
酒店住宿環境
六、擬邀報告嘉賓、專家委員
(排名不分先后)
翟同廣山東建筑大學教授,原美國肯塔基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聘海外高層次人才,現任山東建筑大學高端裝備材料可靠性研究院院長。入選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從事金屬材料(尤其特種鋼、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鋯合金等)及復合材料的加工、微觀結構表征、性能及材料計算、斷裂分析等研究及教學 20 多年,在合金設計與開發、材料疲勞損傷機理及壽命、可靠性與早期損傷壽命預測研究取得顯著成果。負責多項美國國防部、自然基金、鋁合金公司等資助的研究課題,獨立主持了 14 項重大材料研究項目,發表 100 多篇 SCI 索引研究論文,指導的博士生連續 4 年(2014-2017 年)國際會議上獲最佳研究獎。多次組織鋁合金、材料疲勞損傷國際學術會議,任職美國自然基金評審委員、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評審委員會委員、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放實驗室項目評審委員,等學術職位。曾任德國 Halle 大學及香港大學客座教授。
溫新林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中國失效分析學會首席失效分析專家,華北電力大學金相實驗室主任,熱處理實驗室主任,磨損實驗室主任,電力大學電子顯微鏡分析實驗室主任,力學實驗室主任,保定市熱處理學會秘書長,保定市金屬學會秘書長,中國硬面技術學會副主任委員,《硬面技術》雜志社編委,《熱處理》雜志社編委,《熱處理技術與裝備》雜志社編委,《材料熱處理》學報陶瓷復合耐磨材料首席審稿專家河北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電力工業耐磨材料實驗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電力工業抗磨工程研究發展中心主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耐磨材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國家電力工業耐磨材料與抗磨技術戰略聯盟主席兼秘書長,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及“EI”檢索共計:66篇。在各種報紙發稿共計:21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雙金屬立澆球磨機襯板的研制,獲能源部電力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中速磨關鍵耐磨件國產化的研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鋼拉鋼有限元計算及熱處理改進,獲河北省教學進步三等獎一次:《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課件的研制獲華北電力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鋼拉鋼有限元計算及熱處理改進。
1
潘海濱博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理事,殘余應力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
噴丸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國家標準GB/T7704-2017《無損檢測-X射線應力測定》主要起草人,工信部標準
JJB-1083-2023《X射線殘余應力測定儀校準規范》主要起草人。
李衛國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重慶力學學會理事長、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擔任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航天六院探月任務專家委員會、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等多個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大飛機基礎研究聯合基金重點領域專家組專家;多個省部級團隊帶頭人、期刊編委,國際應用力學協會Fellow。主要研究方向為極端條件下材料力學/物理性能定量表征方法、強韌化理論、測試技術及儀器設備研制。發表SCI論文23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2項。
潘安霞復旦大學博士,常州大學機械與軌道交通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分會委員,江蘇省司法鑒定人,江蘇省風電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從事材料微觀表征和失效分析工作16年,工作期間完成失效分析及質量改善案例1600余起,涉及行業:化工、軌道交通、風電、汽車、冶金等領域,合作企業200余家。受邀作為失效分析行業專家,參加了國內多起重大失效分析案例研討會,如“1.25” G281次列車火災事故、“5.29” 最美司機吳斌案、“9.28”長深高速宜興段交通事故等。撰寫專著《緊固件失效分析與案例》,主持國家標準2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32篇,授權發明專利7項,擔任10余個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金曉清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系主任。研究領域聚焦斷裂疲勞、接觸力學、摩擦學、微觀力學等國際前沿,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多個省市科技委擔任項目評審專家,現任我國軸承行業旗艦刊物《軸承》編委,及摩擦學領域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Tribology》的評審編委,已為二十多種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擔任評審工作,并應邀在國內外會議、中美高校、汽車行業公司做報告60余次。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3項,及多項重慶市科學基金項目與企業橫向項目;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近兩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項,并合作編寫專著1部。
曹宇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華東基礎力學與工程應用協會副理事長、核能材料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青島歐美同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評專家,《中國海洋平臺》、《英漢船舶及海洋工程技術大辭典》編委,Composite Structures、Materials and Design、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等多種國際期刊審稿人。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及各類橫向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3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廳局級3項,2015年入選黃島新區首批拔尖人才。
包生祥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校材料分析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及質量可靠性之間的關系,電路、元器件和封裝的失效機理,材料分析表征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等。包生祥教授先后主持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國防科工委和解放軍總裝備部等各類基金課題22項,承擔本科生《材料分析基礎》、碩博士研究生《材料分析理論與方法》和校公選課《創造學教程》、《微納觀世界的觀察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包生祥教授在分析化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電子顯微學報,分析測試學報,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功能材料,壓電與聲光,磁性材料及器件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余篇,論文被SCI、EI收錄60余篇次,被國內外同行引用160余篇次。包生祥教授曾擔任甘肅省六屆青聯委員,現擔任國內外多家學術刊物編委和審稿人,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教育部自然科學獎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委員會、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博士論文評審專家。包生祥教授曾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跨世紀人才”、“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和萬方數據庫《中國科技名人》等
劉婉穎西南石油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副教授 油井管力學和環境行為”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主研人員、“井筒完整性及安全”四川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重要研究人員。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收錄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3篇),EI收錄4篇,CSCD 4篇;發表教改論文7篇;以第一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已授權2項。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獲全國大學生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優秀指導教師1次;獲西南石油大學課外開放實驗優秀指導教師3次。擔任Corrosion Scien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Surface and Interfaces等期刊審稿人,擔任《稀有金屬》期刊青年編委。
白濤昌宇應力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殘余應力分析檢測中心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協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協會材料分會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協會材料分會殘余應力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協會失效分析分會噴丸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有:殘余應力測試與分析;材料強化與結構完整性;材料應力腐蝕;材料疲勞;小沖桿測試技術;失效分析等
(更多專家報告正在邀約確認中,敬請關注。。。)
掃碼報名登記
七、組織機構
國家特種合金鋼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025年全國材料失效分析及金相組織檢測高峰論壇組委會
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發展中心
支持單位:青島材料失效與保護學會
八、學術交流形式
大會特邀報告、專題報告、研究生論壇、墻報交流等。
1.大會特邀報告:由會務組邀請產生。
2.專題報告:專題報告人一部分由邀請產生,一部分從提交報告申請里遴選。
3.青年學者論壇:從提交報告申請的優秀博士生及部分碩士中選出,并遴選研究生優秀報告,給予優秀報告證書獎勵。
九、報告宣講申請
1. 參會及申請報告人需要提交參會回執和中文版的會議報告摘要及個人簡介等信息。會議報告語言為中文,我們歡迎國內青年學者參會并分享您的精彩學術報告(20分鐘左右)。會議為青年學者和您的團隊提供最佳展示平臺(申請截止時間:5月1日)。
2. 墻報制作包括頁眉標注2025年全國材料失效分析及金相組織檢測高峰論壇,重慶、題目、作者、單位、通訊 Email 郵箱,正文由研究背景及目的、主要方法、結果與結論部分組成,結果由 4-5 個大圖構成。墻報大小為 0.9 米(寬)*1.2 米(高)。參會前請自行打印墻報帶至參會現場。
3. 此舉可以為您帶來系列益處,擴大本人在失效分析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與同行交流合作,借助本次會議平臺獲得更多專家及行業同仁認可和贊譽。包括但不限于:獲取豐富匯報經驗,通過與領域學者交流擴大您的學術人脈,豐富學術履歷,提高在界的聲望和影響力。
4. 為鼓勵學者積極參與報告分享,凡向本次會議申請報告宣講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可提供報告邀請函和給予報告證書鼓勵!
大會招展
大會期間提供部分展位歡迎企業、公司、廠商積極參展。
贊助方案如下:
1.資助費用 20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 4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安排大會第一天上午報告15分鐘以及茶歇期間的電子屏宣傳展示機會(限額 1 個),公司資料可隨同會議資料一同發放,可用帶有公司Logo的資料袋。(限額一家)
2.資助費用 10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 2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安排大會第一天下午報告15分鐘以及茶歇期間的電子屏宣傳展示機會(限額 1 個)
3.資助費用 6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 2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
4.茶歇贊助費用 4000 元
贊助商可在茶歇區設置展板展示品牌,會務組代發資料入袋,享有一個免費參會名額。
會議費及報名流程
1. 報名方式:會議采取在線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報名鏈接如下,歡迎掃碼報名!
2. 會議費及標準:
①5月10日前提前打款繳費:2000元/人,研究生1300元/人
②5月10日以后及現場繳費:2200元/人,研究生1500元/人
③線上聽報告1000元/人(有會議費發票,5月9日前完成付款)。
3. 繳費方式:
(1)提前繳費:
銀行轉賬匯款(注:提前電匯請注意附言:失效分析+姓名)
收款單位:
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發展中心(個人獨資)
開 戶 行: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橋南支行
帳 號:
0200 2359 0920 0057 476
(2)現場繳費:完成報名后,也可以現場刷公務卡(銀行卡)或者支付寶/微信付。
本次會議支持線上掃碼付款,成功付款之后請截圖發給會務組人員方便財務查賬
4. 發票領取:電子發票(普票,會后微信推送)。
在線報名入口
Online registration entrance
往屆參會精彩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