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這篇文章前,希望您可以先點個“關注”,這樣不僅方便您參與討論和分享,還能讓您體驗到不一樣的互動樂趣,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4月9日已經過去,中國始終沒有妥協,而惱羞成怒的特朗普隨即采取了更加激進的措施。
他宣布在原本34%的對等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對中國商品加征50%的關稅。
如果把特朗普上任以來對中國實施的所有關稅累加起來計算,
那么現在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竟然達到了104%!
這樣的高額關稅幾乎讓絕大多數中國商品失去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那么,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
一、不要心存僥幸
或許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對特朗普抱有幻想,認為只要中國退讓一步,雙方就能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畢竟,在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104%關稅的同時,特朗普還決定對那些沒有反抗美國關稅政策的國家暫時延緩所謂“對等關稅”,僅保留10%的基礎稅率。
除此之外,最近幾天,特朗普也多次表示愿意與中國就關稅問題進行協商。
這些信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只要稍微低頭,中美貿易就能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放棄幻想,準備迎接挑戰才是明智之舉。
即便選擇妥協,也不一定能夠換來美國的好感。
越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最早向特朗普低頭,卻依然被強行加征關稅,甚至還面臨制造業外遷的壓力。
另外,特朗普所謂的善意其實并不值得信賴。雖然他表示愿意降低10%的關稅,但這項優惠的有效期僅為三個月,三個月后會發生什么誰也無法預料。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不會是什么好消息。
對此,不僅中國看得很清楚,就連加拿大和歐盟這些以往一直支持美國的小弟也心知肚明。
就在4月9日當天,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時,歐盟27國一致投票通過,決定對美國商品加征25%的報復性關稅。
同一天,加拿大也罕見地強硬表態,宣布對美國汽車加征25%的關稅。
連他們都開始質疑特朗普的誠意,難道中國還要繼續充當冤大頭嗎?
盡管如此,中美貿易帶來的利益確實不容小覷。
根據2024年的數據顯示,當年中美貿易總額高達6882.8億美元,占中國當年貿易總額的11.17%。
同時,中國的貿易順差更是達到了3610億美元。
由此可見,一旦中美貿易關系破裂,將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多大的損失。
但是,中國企業真的離不開美國市場嗎?
二、馬云的遠見卓識
不得不說,作為一位從零起步的成功商人,馬云的洞察力確實令人欽佩。
早在幾年前,也就是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期間,他就敏銳察覺到中美貿易的黃金時代可能即將結束,并提醒中國企業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調整策略。
如何調整呢?
既然無法改變特朗普的決策,那就改變自己!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14億潛在消費者,完全可以讓企業在國內找到生存空間。與其向外看,不如向內挖掘潛力。
的確如此。
現在的美國,還有哪些產品是中國不可或缺的嗎?
有的,但數量并不多。
以芯片為例。
美國試圖通過限制芯片出口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然而,2024年,中國大陸從外部進口芯片總量高達5492億顆,支付金額為3856億美元,但其中來自美國的芯片占比卻不到3%。
賺錢的機會從來都不缺人接手,憑借中國的實力,美國根本無法隨意操控。
同樣,在其他高科技領域,即使沒有美國,中國也可以與其他國家合作,尤其是那些已經與美國產生貿易摩擦的歐洲國家。
至于消費市場呢?
開什么玩笑,14億中國人的消費能力難道還不夠強大嗎?
2024年,中國GDP約為18.94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35萬美元。
也許有人會說,這算什么?
要知道,美國同期有77.85%的家庭年收入超過五萬美元。
但別忘了,美國的債務負擔有多沉重?
截至2024年10月,單是美國國債規模就意味著每個美國人平均要承擔至少10.74萬美元的債務。
此外,美國還有4360萬人背負著巨額學生貸款。
需要說明的是,這類貸款償還周期長且難度大,奧巴馬直到當選總統才終于還清了自己的大學貸款。
平均每戶美國家庭的信用卡債務更是高達近8000美元每年。
如果再加上其他私人債務,整個美國家庭的債務規模可能會突破17.8萬億美元!
更糟糕的是,這些債務數字還在持續攀升。
老實說,即便沒有特朗普掀起的這場關稅大戰,中國企業依靠美國市場賺取利潤的好日子恐怕也維持不了多久了。
難怪幾年前馬云就呼吁中國企業重視國內市場的發展。
當然,突然失去美國這個大客戶后,肯定會有很多習慣依賴出口的企業感到不適,但這不可避免。
但這真的就是壞事嗎?
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俗話說得好,東方不亮西方亮。失去美國市場雖然短期內會對中國企業和社會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也為中國加快產業升級提供了良機。
隨著大量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因美國關稅壓力被迫轉向國內市場,相信未來中國的消費者將能夠享受到更多優質低價的商品,而無需再從國外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
同時,這些企業若想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按照馬云曾經建議的那樣,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聚焦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從而爭奪市場份額。
畢竟,國內的傳統產業鏈已經趨于飽和,要想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須另尋出路,開發或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意味著,隨著資本和技術的涌入,中國的新興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對于促進中國產業升級無疑是一件好事。
另外,大家不要忘記,雖然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但中國的貿易伙伴絕不僅僅只有美國。
相反,當美國變得越來越孤立保守時,擁有強大工業生產能力的中國企業反而有機會取代美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
那么,中國企業除了美國市場外,還有哪些可以發展的方向呢?
首先,金磚國家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目標之一。
從規模上看,目前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3/10,貿易量則達到了20%。
僅202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與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就已經達到了4.62萬億元。
從關系上看,作為金磚國家發起者和創始成員之一的中國,一直在該組織中占據重要地位,并與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多數金磚國家保持著長期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基礎。
即使是與印度這種一向與中國存在矛盾的國家,在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度時,也不得不重新權衡利弊。
其次,由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組成的東盟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
2024年,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6.9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經濟水平相對東盟和金磚其他國家更高,因此在與他們的貿易往來中,中國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
因此,相比于日本、韓國、歐洲等較為發達的合作伙伴,東盟和金磚國家或許將成為中國出口型企業未來重點拓展的方向。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中國企業必須具備足夠的決心和行動力。
結語:
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遇。
無論是克服危險還是抓住機遇,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那么,您認為當前的中國企業是否具備在這場危機中化險為夷并迎來美好未來的實力呢?
文章信息來源:
中網資訊:馬云7年前談中美貿易戰視頻火了,揭示貿易摩擦的深遠影響與未來展望
新浪財經:達利歐警告美國可能破產:“巨大的債務危機不可避免”
新京報:104%!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特朗普高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