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引下,各行業正向著高效、節能的方向發展。2024年5月,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方案指出加快節能標準制修訂,擴大標準覆蓋范圍,力爭2025年底,交通運輸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降低5%。
2024年9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同意,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作為發起單位,在機動車認證聯盟下成立中國汽車能效開發與檢測認證專業聯盟(以下簡稱能效聯盟),組織開展中國汽車能效分級測評與能效開發技術研究。
(活動現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2025年4月9日,能效聯盟正式發布首批純電動乘用車能效分級測評結果。此次測評覆蓋了12款市場主流純電車型,從整車能效、動力系統、空調、補能四個核心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8款自主品牌和3款合資品牌車型通過“一級能效”認證,達標率超過90%。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節能降碳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也為消費者購車提供了科學參考,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
中國汽研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劉安民指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是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新能源汽車的能效管理可以起到積極引導行業綠色發展的作用。
何謂能效分級?它是一種通過標準化指標對產品能源利用效率進行分級的體系,旨在幫助消費者選擇節能產品,并推動制造商改進技術。通常以標簽形式展示,例如家電上的“一級能效”、“二級能效”。
根據專家測算,若6000萬輛一級能效純電動車投入使用,十年可節電28665萬兆瓦時(相當于7962萬戶家庭年用電量),減少煤炭消耗8599.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381.6萬噸,生態效益相當于5.7個長白山的森林碳匯能力。
(活動現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對消費者而言,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劉江表示,能效標簽如同“省電成績單”,一級能效車型每公里使用成本僅為燃油車的1/10,購車時“認準等級”即可實現“省電又省錢”。
對企業而言,這一制度通過量化指標推動技術迭代,例如優化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提升熱管理系統性能等,助力車企從“參數競爭”轉向“真實能效競爭”。目前,能效聯盟已啟動混動汽車、商用車能效分級研究,未來將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測評體系。(中國經濟網 記者黃春棉)
(責任編輯:郭文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