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兒童存在很多挑戰,我們需要結合他們的特質——比如對規則敏感、可能存在的感官敏感、需要明確的預期——來調整引導方式。后臺看到家長提起孩子刷牙頭疼,我們就以刷牙為例展開談談吧!
一、破解抗拒的底層原因
1.感官排查清單
觸覺:嘗試不同牙刷(超軟毛/硅膠指套刷/兒童電動刷),觀察孩子是否抵觸刷毛硬度或震動感。
味覺:用無氟無泡牙膏或僅用清水,避免薄荷/水果香精刺激。
聽覺:若孩子討厭電動牙刷聲音,改用靜音計時器(如手機振動模式)替代。
視覺:用深色水杯(降低觀察漱口水泡沫的焦慮)或在浴室安裝柔光燈。
2.動作拆分實驗
將刷牙分解為可獨立練習的步驟,找到孩子最抗拒的環節:
張嘴 → 牙刷入口 → 左右移動 → 刷后牙 → 漱口 → 擦嘴
用貼紙投票板讓孩子標記“討厭程度”(☆☆☆),優先解決高星問題。
二、重構刷牙流程的「可預測性」
1.視覺程序卡+完成罐
制作帶實物照片的磁貼步驟卡(如:①拿藍色杯子 ②擠豌豆大牙膏 ③刷20下 ④吐泡泡)
每完成一步投一顆彩色石子到透明罐,集滿兌換「特別時光」(如多玩10分鐘樂高)
2.倒序訓練法
從孩子最能接受的環節開始逆向建立習慣:
Day1-3:只練習漱口后擦嘴 → 獎勵
Day4-6:漱口+刷5下門牙 → 獎勵
逐步向前疊加步驟,降低全程壓力
三、用「超具體游戲腳本」轉移注意力
1.角色扮演模式
太空清潔戰:“牙細菌正在攻擊你的牙齒城堡!你的牙刷飛船需要執行3次巡邏任務(左→右→咬合面)”
考古挖掘:“我是考古學家,要檢查你的牙齒化石有沒有食物殘渣寶藏~現在需要燈光(張嘴)和刷子探測!”
2.物理化進度反饋
用可擦寫的牙齒海報,每刷干凈一顆就用熒光筆涂色
在鏡子貼上星星貼紙,刷到對應區域時說:“你刷到了天蝎座!現在要找旁邊的射手座了”
四、建立「有限選擇」的掌控感
每次刷牙提供2個可控選項降低焦慮:
“今天想用奧特曼牙刷還是小豬佩奇牙刷?”
“先刷上面還是下面的牙齒?”
“刷牙時聽《孤勇者》還是《挖呀挖》?”
避免開放性問題,用“選擇題”替代指令。
五、關鍵心態調整
避免權力斗爭:用“我們一起來做”代替“你必須做”,例如家長同步刷牙,示范動作而非單純指令。
接納「夠好」標準:如果孩子當天只認真刷了30秒,先肯定這30秒(“今天牙膏泡泡特別多!”),次日再漸進延長。
情緒冷靜錨點:當孩子抗拒時,深呼吸后蹲下平視他:“我知道你現在覺得刷牙很麻煩,我們可以想個辦法讓這件事變有趣點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