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是肺部結節的常見原因之一,尤其在急性或慢性呼吸道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在影像學檢查(如CT)中發現肺部結節。很多人面對報告中的“肺結節”憂心忡忡:肺結節與病毒感染究竟有無關聯?會不會癌變?是否需要做手術?本文將深入剖析病毒感染后肺結節的發生機制、影像學特征、良惡性鑒別、隨訪策略及治療方法,幫助大家科學認識這一現象,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一、肺結節是什么
肺結節是肺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線、CT等)時發現的圓形或類圓形、直徑≤3厘米的局灶性病變。根據不同特征,肺結節可以被分為不同類型。
從密度上看,肺結節可分為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和混合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密度均勻,在影像學上能掩蓋肺紋理;磨玻璃結節呈半透明狀,在影像上仍能看到肺紋理;混合磨玻璃結節則兼具磨玻璃密度成分和實性成分。從數量上區分,肺結節可分為單發結節和多發結節。單發結節指肺部僅發現一個病灶,多發結節則是肺部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結節。按照大小,肺結節又可分為微小結節、小結節和較大結節。直徑小于5mm的是微小結節,直徑在5 - 10mm之間的是小結節,直徑在10 - 30mm之間的則是較大結節。
二、病毒感染后肺結節的成因
1.炎癥反應:病毒感染肺部后,引發免疫反應,產生炎癥細胞浸潤和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可形成結節,如新冠病毒感染后,肺泡上皮細胞受損,纖維組織增生,可出現肺結節。
2.病毒包涵體:某些病毒感染細胞后,在細胞內形成包涵體,可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結節,如巨細胞病毒感染。
3.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病毒感染可導致肺門及縱隔淋巴結反應性增生,部分增生的淋巴結在影像學上可類似肺結節。。
4.微血栓殘留:病毒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液凝固性增加,形成微小血栓。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微小血栓會機化,進而形成結節樣改變。
5.繼發感染:感染病毒后,人體免疫力下降,此時容易合并細菌或真菌感染。這些感染痊愈后,可能會在肺部遺留結節。
6.原有結節顯影:病毒感染會導致肺部局部炎癥充血,這種變化使原本隱匿的微小結節更容易被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
三、病毒感染后肺結節的影像學特征
1.結節形態:病毒感染后肺結節多為磨玻璃結節,在影像上表現為密度輕度增高,呈現云霧狀,邊界可清晰也可模糊。當然,也有部分是實性結節或混合磨玻璃結節。
2.結節大小:結節大小不一,通常較小,多在5mm至10mm之間,但也存在更大或更小的結節。
3.結節數量:可單發,也可多發,其中多發結節相對更為常見,且可散在分布于雙側肺葉。
4.分布特點:沒有明顯的肺葉、肺段分布偏好,可累及多個肺葉和肺段,多沿支氣管血管束分布,也可位于胸膜下。
四、良惡性鑒別
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十分關鍵,這關系到后續的治療策略。一般來說,良性結節傾向于體積較小,直徑多小于5mm,邊緣光滑,密度均勻,并且在2年內無明顯變化。而惡性結節則有一些預警信號,如直徑大于等于8mm,邊緣呈現分葉、毛刺狀,密度混雜(包含實性和磨玻璃成分),短期內體積倍增等。但這些特征并非絕對,最終判斷還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結果。
五、影像學隨訪策略
1. 首次發現:首次發現肺結節后,建議3個月后復查高分辨率CT(HRCT),密切觀察結節變化。因為在這一階段,部分結節可能是炎癥等良性原因導致,經過一段時間后可能會自行消失或縮小。
2. 穩定或縮小:若復查時結節穩定或縮小,可將復查時間延長至6 - 12個月,持續2年無變化基本可終止隨訪。這表明結節大概率是良性的,無需頻繁檢查。
3. 增大或形態改變:一旦發現結節增大或形態改變,應立即行增強CT、PET - CT或穿刺活檢,以排除惡性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六、治療方法
肺炎后肺結節的治療需遵循“風險分層、精準干預”原則。
1. 定期觀察:對于微小結節(直徑小于5mm),一般建議定期隨訪,每年進行一次胸部CT檢查即可。對于一些邊界清晰、密度均勻的小結節(直徑5 - 10mm),若沒有其他惡性特征,也可先定期觀察,通常每3 - 6個月復查胸部CT,根據結節變化調整隨訪策略。
2. 抗炎治療:如果肺結節考慮與病毒感染后的炎癥未完全吸收有關,且患者有感染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炎治療。常用針對性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治療2 - 4周后再次復查胸部CT,觀察結節是否縮小或消失。
3. 針灸治療:針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也可用于輔助治療肺結節。可選取肺俞、膻中、中府等穴位,起到宣肺理氣的作用;也可根據辨證選取豐隆、足三里等穴位來化痰濕,或選膈俞等穴位以活血化瘀,通過調節經絡氣血功能,輔助改善肺結節癥狀。
4. 中醫外治:中藥貼敷是常見的中醫外治方法。將具有理氣化痰、軟堅散結作用的中藥研末,調成膏狀,貼敷于肺俞、定喘等穴位,藥物經皮吸收,發揮治療作用。
5. 手術治療:對于較大結節(直徑10 - 30mm),尤其是具有惡性特征,如邊緣毛刺、分葉、胸膜牽拉等,經穿刺活檢或PET - CT等檢查明確為惡性腫瘤,或高度懷疑惡性且無手術禁忌證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6. 其他治療:對于不能耐受手術或拒絕手術的惡性肺結節患者,還可考慮采用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
病毒感染后肺結節本質上是機體修復過程中的一種影像學表現,絕大多數屬于良性病變。通過科學的隨訪策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醫療干預,完全能夠實現有效管理。面對體檢報告中的“肺結節”字樣,我們既要保持警惕、規范隨診,也要避免過度醫療帶來的身心負擔。現代醫學的進步,早已讓“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成為對抗肺部疾病的有力武器。
作者: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醫醫院陸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