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環境非常重要,如果選錯投資地了,生意往往舉步維艱,甚至血本無歸。那么,如何判斷一個地方適合不適合投資呢?有網友給出了一個非常簡單便捷的鑒別方法,就是看這個地方的商店門頭,如果一個地方的商店門頭都是整齊劃一的,統一制作的牌匾,來這里投資就要慎重一點。
近日,位于北京東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當地城管部門要求商戶門頭牌匾禁用紅、藍、黑三色,引發輿論嘩然。在當下全國上下致力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大背景下,燕郊高新區此舉無疑是一記不和諧音符,給原本向好的氛圍潑了一盆冷水。這一事件不僅讓眾多商戶苦不堪言,也讓公眾對當地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和營商環境建設打上了問號。
政令突降,商戶無奈 “變色”
在當地街頭,不少商戶收到城管部門口頭通知,要求將自家門頭牌匾的紅、藍、黑底色更換,否則將面臨整改壓力。一時間,原本色彩各異、各具特色的店鋪招牌,開始被迫 “改頭換面”。以蜜雪冰城為例,其標志性的紅色門頭在當地部分門店已被替換為綠色或灰色,熟悉的 “雪王” 形象在新底色襯托下顯得格格不入,不少消費者調侃其成了 “綠雪冰城”“灰雪冰城”。
不僅是連鎖品牌,許多本地經營多年的老店也未能幸免。一些老店的招牌顏色早已融入周邊居民的記憶,成為店鋪的獨特標識,如今卻不得不花費大量資金和精力去更換,甚至有老店老板無奈發視頻、貼告示,只為提醒老顧客 “店鋪并未搬遷,還在營業”,以防因招牌顏色變更導致客源流失。
據了解,商戶更換招牌需自掏腰包,這對于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艱難求生的小微商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有商戶反映,更換一塊招牌少則花費數千元,多則上萬元,這一突如其來的成本讓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而且,城管部門在下達通知時,既未出示相關正式文件,也未詳細說明禁用紅、藍、黑三色的原因及依據,只是簡單以 “城市規劃要求” 一筆帶過,這讓商戶們在執行過程中充滿困惑與無奈。
政策依據成謎,“城市規劃” 難服眾
面對公眾質疑,當地的城管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是按照市政府城市規劃要求,且表示后續會有文件公布。但截至目前,所謂的正式文件仍 “在路上”,僅憑口頭通知就讓商戶先行整改,這種 “文件未出,先行一步” 的做法,嚴重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程序。在法治社會,行政行為應當有明確的法律授權和規范的程序,城管部門作為政策執行方,在缺乏文件支撐的情況下強制推行政策,剝奪了商戶的知情權與申辯權,涉嫌行政越權。
若從當地去年底發布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中探尋,其中確實提及 “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但對于黑色為何也在禁用之列,并未有任何說明。而且,文件中對紅藍底色的限制,也只是簡單羅列,未闡述與城市規劃目標的內在邏輯關聯,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城市規劃本應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綜合考量城市的歷史文化、商業生態、居民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絕非簡單地用尺子和色卡去度量城市風貌,強制統一招牌顏色更不是提升城市形象的 “萬能鑰匙”。
從色彩心理學角度來看,紅色在商業設計中常被視為熱情、活力的象征,能夠吸引消費者目光,刺激消費欲望;藍色給人以專業、可靠之感,常用于金融、科技等行業招牌,傳遞出沉穩與信任;黑色則往往彰顯高端、大氣,在一些奢侈品店、傳統老字號中廣泛應用。將這三種在商業世界中極為常見且富有深意的顏色一禁了之,無疑是對商業規律的漠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策制定者缺乏對市場和美學的深入理解。
多姿多彩的長沙街頭門頭。 圖源:攝圖網(授權ID:501578781)
破壞營商環境,城市魅力受損
商業招牌作為店鋪的 “臉面”,不僅是商業活動的直觀展示,更是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載體。對于連鎖品牌而言,統一且獨特的招牌顏色是品牌識別的關鍵元素,承載著消費者的品牌認知與情感認同。河北某市強制更改招牌顏色,使得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品牌辨識度弱化,可能引發商標侵權等一系列法律風險與經營隱患。而對于本地老店來說,招牌顏色歷經歲月沉淀,與周邊社區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紐帶,突然更換顏色,無疑是斬斷了這份連接,讓老店失去了原有的記憶點與親和力,直接影響客流量與經營業績。
此次事件中,商戶被迫為行政意志買單,這種將行政成本轉嫁給市場主體的做法,嚴重損害了當地營商環境。在全國范圍內,各地政府都在積極出臺政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簡化行政審批流程,以吸引投資、促進就業。而當地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看似無關緊要的招牌顏色問題,給商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負擔,這無疑會讓投資者望而卻步,讓本地商戶心生寒意,阻礙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應是多元包容、充滿活力的。街道上各具特色的店鋪招牌,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共同構成了城市的煙火氣與生命力。而河北某市這種簡單粗暴的 “一刀切” 管理方式,將原本豐富多彩的商業景觀變得單調乏味,城市失去了應有的靈動與個性,淪為千篇一律的 “效果圖”“沙盤”。城市管理的初衷應是為了讓城市更美好,為居民和商戶創造更優質的生活與經營環境,而非以犧牲市場活力和群眾利益為代價,去追求表面上的整齊劃一。
汲取教訓,優化城市治理
河北某市商戶門頭牌匾顏色風波,為各地城市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在城市治理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牢固樹立法治思維,任何政策的出臺與執行都要有法可依、程序正當。涉及民生與營商環境的重大決策,必須充分征求公眾意見,進行科學論證,廣泛開展調研,權衡各方利益,切不可 “拍腦袋” 決策,讓政策淪為形式主義的 “面子工程”。
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應摒棄 “整齊劃一即美觀” 的陳舊觀念,尊重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商業生態多樣性。鼓勵商戶在符合安全規范的前提下,發揮創意,展現個性,通過適度引導而非強制干預,實現城市風貌與商業活力的有機統一。同時,政府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在出臺可能影響商戶經營的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商戶承受能力,通過提供補貼、延長過渡期等方式,幫助商戶平穩過渡,降低政策調整帶來的沖擊。
更諷刺的是,政策朝令夕改——4月10日,有網友發現部分蜜雪冰城門店悄悄改回紅色,但已支出的費用卻無處追償。從“口頭通知整改”到部分商戶“回改招牌”,政策的反復暴露出地方治理的隨意性。這種“拍腦袋決策、拍胸脯執行、拍屁股善后”的模式,不僅讓商戶無所適從,更嚴重削弱政府公信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政府部門從每一個細節入手,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企業和群眾。河北某市需深刻反思此次事件,及時糾正錯誤做法,盡快出臺合理、合法且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政策,挽回受損的營商環境與政府公信力。
其他地區也應以此為鑒,在城市治理道路上,多一些科學謀劃,少一些盲目沖動;多一些包容理解,少一些簡單粗暴,共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城市成為經濟發展的沃土、百姓安居樂業的家園。紅藍黑三色本身并無過錯,真正需要反思和改變的,是不合理的行政指令與落后的城市治理理念。
這幾年的相關案例——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
時間:2025年
內容:當地城管部門要求商戶將紅色、藍色、黑色的門頭牌匾底色更換為其他顏色。例如,當地的一家蜜雪冰城門店招牌被要求更換為黑灰色。
原因:據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員回應,這是按照市政府城市規劃要求進行調整的。
沈陽某街道
時間:2023年4月
內容:該街道沿街店鋪被統一規定使用黑底招牌。
影響:當地一家蜜雪冰城門店招牌也更換為黑底白字,被網友戲稱為“黑雪冰城”。
西安蓮湖區四府街
時間:2020年6月
內容:該街道給店面“統一門頭”,十幾家相連店鋪的門頭招牌寬度相同,全部為黑底白字,被網友戲稱為“殯葬一條街”。
原因:當地政府為了“美化市容”,將商店招牌換成統一底色、字體和字號。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