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銀平
編輯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近日,國泰基金公布了在管基金產品2024年的“成績單”。
總體來看,2024年國泰基金資產凈值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末,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102.16億元,同比增長17.37%,在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位列第14位,排名與上年持平。
固收類基金表現更穩一些,權益類基金規模占比則連續4年下降,尤其是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下滑明顯,多只偏股基金連續多年虧損、規模暴跌,管理能力遭受考驗。
就在2024年公募機構自購活躍之際,國泰基金卻對多只產品大規模贖回,尤其是四季度凈贖回金額高達4.24億元,多只ETF產品遭“清倉式”贖回。
行業ETF“老大”,在下什么棋?
1
權益基金規模占比連降4年,
中證A500ETF一舉奪魁
作為“老十家”公募基金,國泰基金近年來基金管理規模穩中有升,截至2024年末,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102.16億元,同比增長17.37%,近兩年在公募中均排在14名。
從不同類型基金來看,固收類基金規模增長更快,其中貨幣型、債券型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3177.55億元、1753.78億元,合計占比69.41%,占比連續4年上升。
與之相對的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增長緩慢,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1589.12億元、252.77億元,合計占比25.93%,占比連續4年下降,相較2020年末占比46.97%下降了21.04個百分點。
主動型權益基金規模下降明顯,股票型基金主要靠ETF支撐,而混合類基金規模則連續3年下降,3年降幅達到61.77%。
數據來源:Wind
根據中央金融辦、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要引導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
縱帆私募基金經理王兆江認為,基金公司“偏科”主要源于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缺乏對國際局勢和政策變化導向的充分把握,導致在資產選擇上,更愿意選擇確定性更高,安全等級更高的債券來配置。
王兆江還表示,未來權益規模會逐步增大,一方面,中美博弈的局勢會日漸明朗,政策導向會更加明確;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機構、央企出于對國家發展前景的強烈看好,對資本市場的堅決支持,會引導資金逐步流入A股,這樣會激發基金配置股票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擴大管理規模。
國泰證券的股票基金規模在2024年增長了11.31%,近兩年增長趨勢明顯,其中ETF的快速發展功不可沒。
在ETF尤其是寬指基金賽道,頭部效應、先發優勢明顯,市場激烈競爭。國泰基金在判斷出寬指ETF賽道嚴重擁擠、錯過紅利的情況下,通過大力布局行業ETF實現彎道超車。
2014年國泰基金成立了量化投資部,2015年四季度準備申報證券ETF、軍工ETF,并且于2016年7月順利發行,此后行業ETF又陸續拓展至芯片、生物醫藥、養殖、煤炭、通信、家電、游戲、計算機等領域,多只產品已成為行業中的旗艦產品。
圖源:罐頭圖庫
國泰基金樹立了行業ETF領域的標桿,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末,國泰基金非貨幣ETF(概念類)資產凈值為1484.59億元,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6,不過該排名相較2023年末下降了2位,其中行業ETF總規模排名第1。
國泰基金規模最大的ETF產品為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 ,2024年末資產凈值為283.63億元,同比下降12.7%,單四季度規模就減少了68.06億元。近6個月投資收益表現不佳,同類排名為2460/3077。
國泰CES半導體芯片ETF規模降幅更大,2024年資產凈值下降25.92%至127.41億元,同樣也是四季度規模降幅最大,在國泰基金ETF產品中規模排在第4位。不過該產品近期投資收益亮眼,近6個月同類排名為74/3077。
除此之外,還有多只ETF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遭遇了規模大幅下降的情況。實際上,“924行情”以來,A股在四季度強勢反彈,國泰基金多只ETF產品規模在此期間卻大幅下降,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不過,憑借著年末中證A500ETF的強勢爆發,國泰基金火速出圈,一舉成為賽道中的“領頭羊”。
2024年是中證A500ETF的爆發之年,該指數也被稱為中國版“標普500”,從9月20日第一只中證A500ETF基金誕生,不到3個月內規模便突破3200億元,期間有27只場內ETF上市,27家公募機構加入這場規模爭奪戰中。2025年已經或排隊發行中證A500ETF的基金公司進一步增多。
圖源:罐頭圖庫
國泰基金自然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于2024年9月26日上線了國泰中證A500ETF,上市7天規模就突破100億元,16天就突破了200億元。截至2024年末規模達到281.52億元,榮登中證A500ETF規模冠軍。
2
單只產品3年虧損4.74億,
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近5年跑輸同類
ETF快速發展的同時,國泰基金在主動權益基金方面一直無法尋求突破,不論是從產品規模來看,還是從投資業績來看,國泰基金均處于劣勢,投資收益長期不佳,低于同行水平。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近年來多數時間段都跑輸了同類平均水平。其中,股票型基金近6個月、近1年、近3年、近5年均跑輸同類平均水平;混合型基金近1年、近3年、近5年均跑輸同類平均水平;指數型基金近6個月、近1年、近3年均跑輸同類平均水平。
來源:天天基金網
國泰互聯網+股票成立于2015年8月,是一只10年老基金,2017年迎來了爆發期,產品凈值及規模均大幅上升,2017年末規模達到45.92億元,當年重倉貴州茅臺等食品飲料類股票、招商銀行等金融類股票。
但此后規模就一直處于收縮態勢,截至2024年末凈資產為6.03億元,同比下降13.36%,相較7年前峰值下降了86.22%。
來源:Wind
從投資收益上來看也不理想,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產品凈值就一直處于震蕩下跌趨勢,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至今收益率分別為-27.05%、-15.49%、-4.35%、-9.53%。在同類產品中排名靠后,2025年同類業績排名882/1001。
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虧損3.1億元、1.33億元、0.32億元,三年虧損總額達到4.74億元。
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互聯網+股票在2023年8月還更換了基金經理,目前基金經理為孫家旭,截至目前任期回報為-18.59%。在此之前,孫家旭還管理過另一只偏股混合基金——國泰金牛創新成長混合,2022年6月-2023年9月任期回報為-17.5%。基金管理經驗不足、僅管理過2只產品且任職回報均出現較大虧損。
近年來該基金換手率不斷上升,2024年換手率為639.1%,截至2024年末,在股票持倉中,持倉占比超過5%的分別為金山辦公(688111.SH)、歌爾股份(002241.SZ)、寒武紀(688256.SH)、上汽集團(600104.SH)、恒軒科技(688608.SH)。和2024年三季度末相比,前十持倉股票大換血,只保留2家。
管理人在2024年基金年報中指出,本基金全年主要投資在成長風格,成績不理想,成長股投資機會集中在極少數細分賽道的重點個股,選股要求較高,基金操作上對確定性的把握不足,24年市場在較多時候還是表現出信心不足,面對短期經濟增長不理想,提高對確定性的要求,尋求兼具低估值、高質量、有增長的個股。
圖源:罐頭圖庫
國泰大健康股票基金也類似,是一只成立8年的老基金,近幾年也出現了連續虧損、規模大降的情況。2022年以來持續虧損,近3年虧損幅度達到35.41%,2025年同類排名837/1001。
來源:Wind
截至2024年末凈資產為8.7億元,同比下降54.62%,較2023年一季度末的峰值40.02億元下降了78.26%。
在產品持倉方面,2024年末股票持倉占比92.31%,受制于風格因素,主要聚焦在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管理人在產品2024年年報中指出,對于產品大幅跑輸基準和同行深感抱歉和自責,將深度復盤跟蹤組合并優化。
國泰智能汽車股票、國泰聚信價值優勢、國泰江源優勢精選混合、國泰金鷹增長混合、國泰智能裝備股票、國泰致遠優勢混合、國泰金牛創新成長混合、國泰金龍行業混合等多只主動權益基金近年來均遭遇了大幅虧損、規模持續下跌情況。
除此之外,截至2024年末,資產凈值在5000萬元以下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數量超過50只,清盤風險較大。
保持良好的穩健風格沒有問題,但如果在主動權益領域不能主動出擊、尋求突破,一旦被同行甩的太遠,恐怕就很難追上了。
3
一個季度凈贖回超4億元,
“清倉”式退出多只ETF基金
公募基金公司自購自家產品的現象比較常見,往往是一種信心的傳達,與投資者利益綁定。根據Wind數據,2024年152家基金公司進行了自購,全年申購金額3710.22億元,全年贖回金額3639.82億元,凈申購金額70.4億元。
國泰基金2024年凈申購金額達到1.57億元,前三季度申購金額比較多。就在中證A500ETF發行之后沒多久,2024年10月31日國泰基金公開發文稱自購3000萬元,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來源:國泰基金微信公眾號
不過除了該產品之外,四季度國泰基金卻在大規模贖回多只產品,凈贖回金額達到4.24億元,在全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而在此期間全行業凈申購金額為20.79億元。
13只基金凈贖回金額超過1000萬元,除了國泰貨幣A凈贖回金額1.3億元,其他12只均為ETF基金,其中國泰上證綜合ETF聯接A、央企共贏ETF、國泰中證機床ETF凈贖回金額超5000萬元。
國泰上證綜合ETF聯接是一只發起式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發起資金認購部分為1000萬份,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2024年四季度初管理人持有6069.6萬份,期末只剩104.36萬份,贖回率高達98.28%。A份額贖回金額達到7034.21萬元。
來源:國泰上證綜合ETF聯接2024年第4季度報告
隨著管理人大規模贖回,產品規模也大幅收縮,截至2024年12月末,國泰上證綜合ETF聯接A/C凈資產為2.02億元,環比9月末下降了53.28%。
此外,央企共贏 ETF、國泰中證機床ETF、國泰CES半導體芯片行業ETF聯接、國泰中證動漫游戲ETF等ETF基金還遭遇了管理人“清倉式”贖回,四季度期初分別持有4500萬份、4900.1萬份、1000萬份、1025.51萬份,期末份額直接清零,交易金額分別為6739.8萬元、5294.43萬元、1480.1萬元、1137.52萬元。
在政策利好持續釋放、A股市場強勢回暖之際,國泰基金對多只ETF基金選擇大規模贖回,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否會動搖投資者的信心?
圖源:罐頭圖庫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贖回自家產品可能出于多種原因,比如基金業績較差、市場環境不佳、投資者信任度降低、成立初期“幫忙資金”離場等情況。
王兆江表示,自購主要源于對市場的看好,對管理基金業績向好的決心和責任心。而大規模贖回,主要在于基金持有者對市場缺乏信心,對投資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耐心。大規模贖回導致產品規模大幅下降,對業績的影響利弊各半,如果規模減小,管理壓力會減小,凈值可能會上去,但贖回的投資者是享受不到收益的。
4
營收、凈利近5年首次“雙降”,
董事長、總經理更迭
國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4年末共管理256只公募基金,13只養老金產品,336個資產委托組合。
在“老十家”公募中表現較為穩定,雖然距離頭部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的萬億規模仍有一定差距,但相較于長盛基金、大成基金已經掉隊,近三年國泰基金規模在行業中均在14-15名,發展相對穩定,成立以來未經歷大起大落,也基本沒有重大閃失。
根據Wind數據,2023年,國泰基金營業總收入33.59億元,同比下降2.33%;凈利潤10.79億元,同比下降12.3%。這是國泰基金近5年內首次遭遇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同時下降。
來源:Wind
隨著證券市場回暖,2024年三季度以來,基金公司投資業績、盈利狀況均有所改善。根據天天基金網核算的數據,國泰基金旗下基金2024年實現收益67.3億元,利潤272.39億元,較過去兩年大幅改善。
來源:天天基金網
2024年國泰基金還經歷了一、二把手的更迭。先是3月份周向勇由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再是7月份李昇從中國建投“空降”至國泰基金任總經理。
周向勇是在國泰基金任職14年的“老將”,2011年1月加入國泰基金,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先后分管電商、市場、投資;2016年7月起擔任公司總經理及公司董事。早期曾在中國建投任辦公室高級業務經理、業務運營組負責人。
李昇是具有28年從業經歷的“金融老將”,在中國建投任職19年,曾任中國建投金融市場部投資總經理、中國建投(香港)總經理等職。
董事長、總經理均來自大股東中國建投,將帥齊換之后,國泰基金內外部都面臨著新情況,一方面權益規模占比持續下降,主動權益投資業績不佳;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穩步推進,管理人旱澇保收的收益格局正在遭到沖擊。
新任將帥的領導之下,國泰基金能否扭轉權益基金增長緩慢、投資業績不佳局面?在行業ETF領域能否保持領先地位?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