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張北縣郝家營鄉現代農業設施園區的溫室大棚內,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擺放,一株株菜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
郝家營鄉現代農業設施園區規劃總面積1萬畝,一期占地4167.4畝,共建設數字化蔬果大棚1249座153.18萬平方米。
該園區建有工廠化育苗生產區、小型西瓜綠色生產區、葉菜綠色生產區、果菜綠色生產區,主要種植麒麟西瓜和茼蒿、冰菜等錯季蔬菜,創建了“瓜壩壩”高寒西瓜品牌。該園區依托水肥一體化系統和環境監測技術,實現精準化資源調配,配套建設3座總容量8000立方米蓄水池,建起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實現節水節肥。
近年來,張家口市立足區位、氣候、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向精品農業要效益,向品牌農業要市場,在供給側發力,需求側做文章,著力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強市。
在康保張紀現代農業園區的節能智慧型日光溫室大棚內,西紅柿長勢喜人。“我們建設的雙層全鋼架節能智慧型日光溫室,適合在高寒地區四季生產。”康保張紀現代農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光溫室雙層結構不懼風雨雪天氣影響,氣溫-30℃時,溫室內每天7時溫度可達10℃以上,作物可以正常生長。夏天可在外層棚內覆蓋遮陽網,并通過熱交換系統降低棚溫。
該市大力實施百萬畝設施農業(種植)工程,從2023年起每年新增種植10萬畝。目前,全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已達30萬畝。
張家口市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差異發展、有序擴量、集中建設、提質增效”思路,著力打造“一環三區四帶”設施農業發展新格局。一環即環城區高端設施農業產業示范區;三區即壩上、沿壩、壩下設施農業不同類型功能區;四帶即懷來—涿鹿—宣化葡萄設施農業產業帶、崇禮—尚義—赤城彩椒設施農業產業帶、沽源—赤城架豆設施農業產業帶、赤城—沽源—張北—尚義—康保麒麟瓜設施農業產業帶。
該市通過升級改造老舊設施、示范推廣新型設備、適度擴大規模,因地制宜探索塑料大棚、中小拱棚和新型日光溫室等建設模式。一方面,利用夏季涼爽和光照優勢,重點建設雙膜加薄棉被的春秋棚,實現生產“春提早、秋延后”;另一方面,針對冬季寒冷和光照充足的特點,大力推廣保溫性能好、造價低、效益高的雙層中空智能溫室等新型越冬設施,實現了高寒地區發展設施蔬菜的新突破。
圍繞制約設施農業發展的資金、土地、技術等問題,該市制定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涵蓋財政補貼、用地保障、技術推廣、生態保護、金融支持、產業融合等方面,全力助推設施農業快速發展。近3年來,張家口市設施農業累計投入資金共計52.5億元,實施設施蔬菜“千人指導,萬人培訓”農技提升培訓行動,先后創建8個科技驛站,引進專家300多名,聘請專業技術管理人才380余人,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該市堅持“外引內培”,強化龍頭企業培育,扶持培育了張北祥優農業、赤城弘基、蔚縣泰農生態等117家設施種植業企業,察北旗幟乳業、塞北現代牧業、尚義芳草地等60多家設施畜牧業企業。
著力打造園區基地,該市重點打造了張北三義美、崇禮富崇裕農、沽源三源農業等一批規模化設施蔬菜示范園區,建成了宣化精科、崇禮萬家樂、涿鹿恒豐廣源等現代化蔬菜生產供應基地。2024年,張家口環京周邊蔬菜生產供應基地總數達到23家,居全省第一。
近年來,張家口市著力創建特色農業品牌,全面推動以“大好河山·張家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企業品牌為支撐、產品品牌為重點的“三位一體”農業品牌體系建設,全市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2個。赤城架豆、崇禮彩椒、宣化牛奶葡萄入選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張北口蘑、赤城架豆、沽源藜麥等18個農產品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原標題:張家口打造設施農業新格局 豐實京津冀“菜籃子”)
(來源:河北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