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針對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查行動引發軒然大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等 50 余所高校陸續通報,已有超過 500 名中國學生的 F1 學生簽證及 OPT/CPT 實習許可被突然吊銷,部分學生甚至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淪為 "非法滯留",留學圈陷入集體恐慌。
無差別審查突襲:合規記錄成 "隱形雷區"
此次簽證吊銷行動呈現明顯的擴大化趨勢:
波及范圍廣:從常春藤盟校到區域性公立大學,包括斯坦福、UVA、UPenn 等頂尖學府在內,已有超過 50 所高校發布官方通知,Reddit 實時更新的受影響學校清單每小時都在擴容。
審查標準模糊:初期針對 "有犯罪記錄者" 的官方解釋正在被打破 —— 中國留學生 David 的案例極具代表性:其兩年前因情侶糾紛被短暫拘留,未受任何正式指控且獲警方澄清,仍被吊銷 OPT 資格,被迫從剛入職的科技公司離職。更有大批學生稱 "從未涉及敏感活動",卻收到 SEVIS 系統 I-20 表格被終止的通知。
行政程序突變:部分學校國際學生辦公室透露,ICE 此次行動未提前告知校方,學生往往先于學校收到移民局郵件,這種 "突襲式" 執法導致校方難以提供事前協助。
簽證 "猝死" 背后的多重風險
此次事件暴露出三大隱性合規風險,為在美留學生敲響警鐘:
輕微司法記錄的蝴蝶效應:超速罰單、宿舍違規等以往被視為 "非嚴重問題" 的記錄,在當前審查環境下可能成為簽證吊銷依據。數據顯示,首批被取消簽證的學生中,62% 涉及交通違規或社區糾紛類記錄。
行政自由裁量權濫用:ICE 在未提供具體理由的情況下終止 I-20,學生被要求在 180 天內離境。這種 "無需舉證的行政決定" 導致司法救濟渠道狹窄,部分律師指出,此類案件的法院復效成功率不足 35%。
OPT/CPT 身份的連鎖崩塌:實習許可被吊銷直接切斷留美就業通道,部分學生面臨 H-1B 抽簽資格喪失、職場生涯中斷等連鎖反應。某科技公司 HR 透露,已收到數十份因簽證問題被迫離職的中國員工申請。
緊急應對指南:黃金 72 小時行動方案
移民法律師團隊緊急發布應對建議,強調及時行動的重要性:
第一步:立即核查 SEVIS 狀態
登錄 iCE 的 SEVIS 系統確認 I-20 是否被標注 "Terminated",若狀態為紅色警告,需在 10 個工作日內聯系學校國際辦獲取書面解釋。
第二步:雙軌制應對選擇
離境重啟方案:72 小時內預約離境航班,保留原 I-20、成績單等文件,通過 SEVIS Transfer 嘗試在 90 天內轉入其他合規學校,或重新申請 F1 簽證(需注意使館預約周期已延長至 4-6 周)。
境內救濟途徑:聘請移民律師向 USCIS 提交 I-539 表格申請身份恢復(Reinstatement),需準備無犯罪證明、校方支持信、經濟擔保材料等,同時申請 Stay of Removal 以暫停離境期限(流程耗時 3-6 個月,費用約 1.5-2 萬美元)。
第三步:建立集體維權網絡
目前已有超過 200 名受影響學生加入跨校法律援助群,共享 ICE 文件模板、律師資源及訴訟進展。斯坦福學生學者聯誼會建議,收集同類案例向當地議員辦公室陳情,利用國會監督機制推動個案審查。
四、留學安全新挑戰:從合規管理到風險儲備
此次事件標志著在美留學生活進入 "高合規風險期",專家建議建立三重防護體系:
日常合規建檔:定期整理交通罰單、醫療記錄等文件,通過學校合規辦公室進行風險評估;
身份狀態監控:每月登錄 SEVIS 系統檢查 I-20 有效期,設置 OPT/CPT 到期前 90 天提醒鬧鐘;
應急方案預演:儲備至少 3 個月生活費用,與本地律師建立預溝通機制,熟悉離境行李打包、銀行賬戶注銷等操作流程。
截至發稿,美國國務院尚未對此事件作出官方回應,而中國駐美使領館已啟動領事保護機制,建議留學生通過 "12308" 熱線實時報備情況。這場突如其來的簽證風暴,不僅考驗個體的危機處理能力,更促使整個留學群體重新審視在美身份管理的復雜性 —— 當 "合規" 邊界日益模糊,提前構建系統化的風險防御體系,或許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唯一解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