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巷子深處的煙火面館
還沒拐進巷子深處,那股熟悉又香濃的炒豆瓣醬的香氣就竄進鼻孔。跟著幾個本地的老成都人繼續往里鉆,看見平房的屋頂飄揚著彩旗上面寫著"骨湯巷巷面",隨之而來的還有董老板那嘹亮的歌聲:“山上的野花為誰開又為誰敗,靜靜地等待是否能有人采摘……”
"老規矩哇?回鍋肉加臊子不?"董老板精神狀態飽滿,一臉的笑容倍感親切,尤其是遇到老顧客,那龍門陣要從白宮擺到外太空……
只見他左手鐵鍋突然往上一拋,紅亮亮的回鍋肉在空中翻了個跟頭,右手鍋鏟"當"地敲在灶沿打拍子。青椒紅椒跟著肉片穩穩落回鍋里時,整個面館爆發出老顧客們默契的掌聲。
鎮店之寶的回鍋肉面
"我這個回鍋肉面,你吃了就曉得了……"董老板把海碗"咚"地砸在我面前,油珠子濺上他早已褪色的圍裙上,碗里紅湯浮著翡翠色的蒜苗,巴掌大的肉片半浸在油湯里,細面根根分明地打著旋兒。
夾起塊二刀肉對著陽光照,肥肉像琥珀似的透光,瘦肉邊緣焦脆得恰到好處。咬下去先是豆瓣的醇香,接著涌出甜面醬的回甘,最后爆出蒜苗的辛辣。老板湊過來擠眼睛:"曉得不?這面湯都是每天現熬的棒子骨湯!"pcxpq.com棒子骨湯!"
cuzpy.com棒子骨湯!"
kxlxi.com棒子骨湯!"
fmrel.com棒子骨湯!"
xkidj.com棒子骨湯!"
每天采買二刀肉切片,每片保證3毫米厚——幾乎是拿游標卡尺量出來的標準。"厚了不入味,薄了沒嚼頭",董老板邊說邊把晾涼的肉片倒進燒得冒青煙的炒鍋,郫縣豆瓣混著永川豆豉在熱油里炸出紅浪。
"堿水面煮2分15秒,多一秒都要綿!"面撈起來要過三道關:先在豬油碗里打個滾,再澆勺滾燙的骨湯,最后蓋兩勺還在滋滋作響的回鍋肉臊子。
我蹲在灶臺邊數過,炒一鍋臊子要顛勺28次。青椒必須煸出虎皮紋,紅椒要保持三分脆,蒜苗要在起鍋前10秒才下。早放就蔫了,晚放不入味……
老顧客們總結出最佳吃法:先嗦三口純面,感受豬油裹著堿水面的滑嫩;再吃肉喝湯,讓豆瓣的辣和蒜苗的香在嘴里打架;最后一定要用面湯泡老板免費送的洗澡泡菜,脆生生的泡蘿卜能解了八分膩。
舌尖上的成都旅行
雨天來吃別有風味。雨簾掛在塑料棚邊,灶臺騰起的熱氣把眼鏡片蒙上白霧。肉香混著雨水味往鼻子里鉆,恍惚間像回到九十年代的老成都。
巷子口新開了家網紅面館,但老街坊們照樣雷打不動來報到。可能這就是成都人的倔強——任你世界千變萬化,我自有一碗滾燙的回鍋肉面,等著熨平生活的皺褶。
聲明:文章部分轉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我會第一時間進行刪除處理,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