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戈壁油井綻放“高原木蘭”
——記青海油田采油高級技師黃群
在青海油田采油一廠的尕斯運維中心作業現場,黃群正拿著工具認真錄取油井的參數情況。這位扎著利落馬尾的女班長身著整潔的紅色工服,印有“中國石油”標識的安全帽下,曬成小麥色的臉龐透著專注。“工裝就是我的戰袍。”她輕撫胸前的銘牌,身后成排的“磕頭機”正以恒定的節奏運轉著。
2019年,黃群成為尕斯油田最大采油班的班長。面對管轄著全作業區三分之一產量的重任,這位女班長用鉛筆和草稿紙開辟出“戰場”。“井位記不住就畫地圖,流程搞不清就描管線。”她掏出珍藏的筆記本,泛黃的紙頁上留著油漬和指印,密密麻麻的手繪井位圖精確到每個閘門方位。
為摸清每口井的“脾氣”,她帶著班組成員頂著烈日巡線。戈壁晝夜溫差近30℃,她利用“聲音辨閘門法”——將耳朵貼在金屬管線上,根據聲音傳播判斷閘門控制情況。“黃班長帶著我們走爛了好幾雙工鞋。”班員小張回憶,那半個月她瘦了8斤,卻硬是將上百口井的生產情況牢記于心。
在提升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黃群堅持自主學習和成長,考取國家一級創新師資格。2019年加入省級創新工作室,以工作室為平臺,立足油田生產實際,把一線生產中的生產技術性難題作為重點,充分發揮刻苦鉆研的特點,參與集團公司、油田公司級項目,參與新課題項目研究,從理論到實際,從模擬計算到現場實際,實現科技與生產無縫對接。連續兩年獲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青海省創新方法大賽二等獎2項,集團公司生產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青海油田一線生產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黃老師上課比巡井還較真!”新員工小李指著培訓室墻上的“問題”說。這里貼滿彩色便簽,每張都記錄著學員的困惑。“上次我問了個比較低級的問題,她當場給了3種解決方案。”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帶學員拆裝壓力表:“手上感覺比眼睛更可靠。”工作之余,利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對站隊、廠處、油田員工進行培訓,學員包括新轉產、新入職員工、班組長、崗位員工等800余人次,為企業人才發展與成長提供技能支撐,被企業連續聘為“一線兼職培訓師”。
翻開黃群的手機相冊,最新照片是女兒畫的全家福:三個穿紅色工服的小人手拉手站在抽油機旁。“愛人也是石油人,我們結婚沒拍婚紗照。”她摩挲著手機屏幕輕聲說。
采訪中,丈夫發來視頻,叮囑道:“今天風大,巡線時記得把帽帶系緊,注意安全。”這對同為石油人的夫妻,每年相聚的時間不足百日,卻憑借高頻率的溝通培養出了一種獨特的默契。“他是環境監測工作,我在采油廠,雖然我們聚少離多,但感情依然深厚。”黃群望向窗外起伏的山脈,笑容中透著戈壁兒女特有的豁達與堅韌。
夕陽將采油機的影子拉得很長,黃群又背起工具包走向井場。風沙掠過她胸前的“高原工匠”徽章,金屬表面微微發亮,就像尕斯湖畔永不熄滅的石油燈火。
“青春生逢盛世,奮斗正當其時。”黃群的聲音混著抽油機的轟鳴,在曠野中格外清晰。這位38歲的石油女工,正用沾滿油漬的雙手,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續寫著新時代的“木蘭傳奇”。
來源: 青海新聞網 作者: 包拓業
編輯:易娜 責編:謝青玉 監制:陳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