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周易》的過程中,或許朋友們都發現,卦與卦之間都存在著相應的聯系。因此,《系卦傳》中有解釋,六十四卦從乾坤開始,道既濟與未濟,六十四卦串起了一個因果循環的過程。
那我們今天就大略的聊聊這各卦之間的聯系。
乾、坤倆卦是大家最熟悉的,他代表著天與地。若沒有天地,要如何包容著生生不息的萬物。因此天地之后才有萬物的初生,這便是屯卦。萬物初生最是嬌柔脆弱,就如同嫩要沖破重重阻隔向陽而生,也將面對未知的危險。因此,在萬物初生稚嫩之時,需加以引導啟蒙,讓他適應將面對的生活,于是便有了蒙卦。
就如同人類初生稚童,不單單要給與啟蒙引導,還需要精心的養育,唯有滿足飲食之需才能茁壯成長,這便是需卦,而需也是為了等待成長壯大。當人人皆有需求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所需時,難免就會有就會有紛爭,這就是訟。然而《周易》提倡的是理性面對紛爭,盡可能息止訟爭。人與人之間的話紛爭產生了訴訟,而國與國之間的紛爭則意味著戰爭,這便是師卦,師為聚眾行興兵。戰爭中最講究師出有名和用人得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但戰爭畢竟是不祥之事,無論輸贏皆有傷亡損失,因此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要回歸親密關系才能長遠發展,因此比卦說的便是人際關系的藝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不單單有以剛御柔的關系,也有以柔畜剛的關系,柔畜剛就是小畜,便是以小博大以達到積硅步而行千里的目標。
有了積蓄便有了發展,隨著發展上下尊卑的關系便會逐漸明確,而社會也會演化出各種法治規則,在古代這就是禮的范疇,因此,履便是禮,是人行世間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制度,亦是以柔克剛約束心性的修養。
人人依禮循規社會自然一片井然有序,上下尊卑,君子小人各安其位而交流融洽,攜手共進,社會自然會繁榮發展,這邊是泰,泰是《周易》中最理想的社會模式。但是,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云。畢竟這世間不可能永遠通泰,因此在盛世就要考慮如何應對危機的到來,而否卦就是由盛而衰的時期。
在低迷的時期更需要團結眾人同舟共濟,因此否卦之后便是同人。所謂同人,講的就是講個人與社會關系,團結大眾共渡難關。當上下齊心,社會團結時,便會再現祥和富庶的盛世,這便是大有之世。大有不同于泰卦之處,在于他的繁華附屬,畢竟社會不斷發函總是會越來越興盛。
當事物發展到極致便會走向方面,盈則滿,盛則衰,因此謙卦告誡我們越是富有越需謙遜。在社會人事上的規律往往是治極則亂,盛極必衰。唯一避免衰亂的辦法就是經常保持謙虛。當人人富有又謙遜,必然身心皆安逸快樂,而這就是豫,所謂的豫便是安閑和樂,安逸無憂之意。若說大有與謙代表人物質和精神的富足充實,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豫的。
隨卦在豫卦之后,體現的正是人性的邏輯。能讓人民安居樂業,人們自然就會來追隨了。然而當社會安定閑逸久了,慢慢地便會開始滋生出奢靡腐敗怠惰等現象,這就是蠱,積漸不通,久而生事的意思。于是便需要有人站出來治理積弊,而這便涉及到如何管理廣大群體的問題了。因此,臨卦便是以君臨民,以尊臨卑的局面,從上而下管理人民的問題。
若說臨卦是居高臨下者對于下位者的領導,那么觀卦就是居于下位者對居高臨下者自下而上的觀察。畢竟居高臨下的人自然而然的也暴露在下位者的目光中,接受審視和觀察。只不過觀卦追求的不單單是觀其表象,更重要的事察覺其背后的本質。
在一番上下觀審明查之后自然就會發現社會中的不和諧所在。為何社會中總會有不和諧之處,因為總有人從中作亂而妨害社會,因此噬嗑卦便是以法治的手段來治理社會中違法亂紀的現象。
大家其實會發現《周易》所重視的是法治與德治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在噬嗑卦中掃除罪惡之后,便有要有德治緊隨其后,這便是賁卦。賁卦所說的便是以文化來引導社會的精神面貌。不過孔子曾說“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修飾和內在的品質是文與質的關系,唯有文質雙兼,才是謙謙君子。
中華文化的因果循環。選擇一個方向結果就在那里,因為果決定選擇一個方向。這是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
由于篇幅所限,小君就暫且歸納我們這段時間所了解各卦之間的關系,等到我們對《周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后,小君將繼續歸納之后各卦的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